郭遂寧 吳發秉
摘 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頒布,其中指出要“創新培育學科素養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是改變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和想象,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文章闡述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問題研究”的價值,并以“問題研究”為例探討了落實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課堂教學;問題研究
一、探究式學習的內涵和特征
正如鄭金洲教授說,探究式學習是運用探究的方式進行的學習過程和活動,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并以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及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活動。
探究式學習包括以下幾個特征。
1.問題性
問題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和起點,探究式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探究式學習活動之初是要有“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現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目的地創設出來的。探究式學習活動的主體部分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自主性
學生是探究式學習活動的主體,探究式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布魯納認為,探究式學習有一種“自我獎賞”的功能,它容易引起學生“發現的興奮感,學生可以將發現作為獎賞而自行學習”。正是這種“自我獎賞”能促使學生深入探究,做到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的自主學習。
3.過程性
探究式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生的體驗和表現比死記硬背住結果更重要。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過發現問題、進行質疑,之后做出判斷和選擇,最后進行分析、綜合和概括,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層層推進、步步深入。
二、人教版(必修)“問題研究”欄目的價值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問題研究”是設置在每個章節的正文學習內容之后的教學欄目,它將某些內容以實際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知識,形成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問題研究”欄目的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研究”為研究式學習提供了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案例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的三冊教材中,共有 16 個“問題研究”課題,它們是學生掌握“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教學案例。綜合考慮,可以將這 16 個課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猜想型、問題解決型、思辯型。
猜想型的課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已學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學習能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的課題“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學生需要聯系本章所學的知識點——河流地貌的發育來猜想。
問題解決型課題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分析地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對策。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的課題“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就是讓學生分析焦作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潛在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焦作市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與措施。
思辯型課題需要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的地理原理和規律之后對某一地理現象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類課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與反思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從地理的視角分析問題能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的課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學生需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河流的綜合開發。
2.“問題研究”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人教版(必修)“問題研究”欄目是依據新課程標準而專門設計的一個欄目,該欄目要求改變學生以往對地理知識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和被動學習的方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
3.“問題研究”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問題研究”的教學倡導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需要改變常規的講授法,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實施“問題探究”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要加入到學生之間的討論中并給與指導。
三、以人教版(必修)“問題研究”為案例的課堂教學策略
1.精心制作“問題研究”的教學設計
一方面,教師在制作“問題探究”的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將“問題研究”的教學置于真實、生動的情景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師在制作“問題研究”的教學設計時,必須先弄清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背景知識,盡可能幫助學生搭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
2.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盡情發揮,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要重視師生的平等對話,要參與到學生當中,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一員,同時也要及時指導,從而提高合作探究的學習質量。
3.應更加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高中地理教材“問題研究”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問題研究”的三維教學目標應更加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應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的科學態度、人地協調發展的素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4. 采用多樣評價方式,注重探究式學習的過程評價
在“問題研究”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只靠分數來衡量,而是重在評價學生的研究過程。如: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參與度、與同伴的協調合作情況、對小組貢獻情況,以及參與活動后的變化等等。此外,評價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的自評、學生間的互評、小組間的評價、小組內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姚翠兒.探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的教學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