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軒瑜
摘 要:誠信問題是現代社會在不斷發展中所關注的熱點,所以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應該形成良好的誠信意識,這對我們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經驗,提出影響高中生誠信體系構建的主要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高中生的誠信體系構建策略,以便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誠信體系;構建策略
誠信是一種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通過建立誠信體系,需要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深入認識誠信道德品質的形式對自己成長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作為高中生的我們,需要形成良好的誠信體系,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影響高中生的誠信體系構建因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在家庭中受著父母的百般疼愛和嬌寵溺愛,甚至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為我們代勞,所以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習慣將責任都推脫給父母或者是他人。這樣我們在長時間的生活中,則很容易淡化對學習、對家庭和對社會誠實守信的意識。同時,部分家庭隨時都將我們在學習中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卻忽略了對我們的誠信教育,片面的認為誠信教育可有可無,甚至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們對誠信的理解不夠深刻,難以形成良好的誠信意識。
(二)學校教育制度的偏向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常常學校重視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德育,弱化了我們的思想教育,尚未注重我們的道德品質形成。同時,一些學校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常常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集體榮譽而要求我們統一口徑;為了歡迎領導檢查,便會大量的安排學生在領導到達之前進行衛生大掃除,差異來樹立“形象”,這樣不僅占用了我們的學習時間,而且將學校在發展中的不誠信的一面展現了出來,讓我們也自覺不自覺的扮演起了不誠信的角色。
同時,由于當前學校所制定的德育目標非常籠統,指向不明確,且可操作性不強,所以讓我們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學習的內容也非常的抽象,讓我們忽略了實際踐行,常常出現“知其不善而為之”的現象。學校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尚未構建起良好的道德評價體系,對部分誠信的同學未進行鼓勵,而對一些誠信缺失的同學又沒有進行懲罰,德育評價制度不健全。這樣讓學校在我們構建誠信體系的過程中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現代這個物質繁榮的社會背景下,為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物質資源。但是,也隨之形成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一些人們將自己的享樂當成是唯一的權利,常常進行投機取巧,蒙混逃避,將對社會的誠實守信品質和對社會的責任拋之腦后。例如,當前社會上常常會出現假冒偽劣的現象、高考的2B鉛筆事件,讓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感覺到昏頭轉向;很多偽劣的藥品充滿著市場,很多假冒的名牌琳瑯滿目,大部分網吧在門口都張貼著“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標牌,但進入網吧的主力部隊就正好是一些未成年人。社會中的這些問題很多,非誠信行為在無形中也影響著我們,對我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混亂的影響,制約了誠信意識的形成。
二、高中生的誠信體系構建策略
(一)利用多種渠道,全方位了解誠信知識和誠信價值
準確深入的理解誠信內涵是我們形成誠信觀的重要基礎。但是,我為了研究誠信體系的構建策略,便通過了解當前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對誠信體系內涵的理解情況,我非常驚訝的發現,作為高中生的我們雖然思維水平快速發展,而對誠信體系內涵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難以對誠信的含義作出正確的選擇。因此,我們為了能夠真正構建起完善的誠信體系,便需要全面深入的了解、體驗、思考、實踐誠信道德的教育資源責任,掌握當前社會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社會誠信道德發展變化的信息和趨勢,以便將其內化成為既有的社會誠信道德規范系統。
(二)著力強調誠信的個人功利價值,深入認識誠信與個人發展的內在聯系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誠信是一種純粹的美德,被廣大人們所提倡。誠信的倡導并不關乎每個人的功利價值。誠信在不斷的實踐應用過程中,與其說是一種規范的道德行為,倒不如直接說是一種理念,其主要停留在高度濃縮的義理要求上。因此,這樣導致人們難以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了解誠信行為與自身發展之間所存在的因果關系,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亦是如此。這樣通過選擇將誠實作為每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具體表現在“有助于自己更好的發展”方面。因此,我們為了能夠構建起良好的誠信體系,便需要從誠信的個人公立價值角度入手,認同誠信價值的主觀性。只有這樣,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才能夠構建起穩定的誠信體系。
(三)強化自己的德育學習,構建良好的道德理念
作為高中生的我們,為了能夠建立良好的誠信體系,便需要強化自己的品德學習,始終堅持以“品德樹造”為主,真正將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同時,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誠信意識形成,積極參加多樣化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為構建誠信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積極參加有關誠信教育的講座,參加以誠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辯論賽,以及對現實生活誠信狀況的調查活動,以便能夠在親自參加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誠實守信意識,并將其作為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為人處世原則。嚴格要求自己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不說謊話,將誠實守信全面貫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總之,誠信教育不僅是一個歷史問題,而且也是一個現實問題,直接關系到全民族的發展。因此,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形成良好的誠信意識,構建完善的誠信體系,以便能夠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徐中杰,戈義華.構建信用體系,打造誠信中國[J].廣東經濟,2014(8):50-52.
[2]郝曉敏.關于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征信,2006,24(4):106-108.
[3]王海,周愛國,蔣自強.湖南省高中生實驗能力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