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其布干
摘 要: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化學的教學工作已不再只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傳授,反而更加倡導教師注重化學實驗的教學,提倡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措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故而如何根據初中生的特點設計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化學實驗方案,是當下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工作。本文將以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為例,簡單談一談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教學措施;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它不僅與科學、數學等學科一起成為促進自然科學迅速發展的基礎學科,同時與人們的生活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特征。物理學家勞厄曾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時所剩下的東西。”由此可見,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掌握多項基本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化學課程的設置,尤其是化學實驗課,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途徑。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工作,要想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
一、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標準凸顯出了化學課堂的基礎性,更加注重化學與社會的緊密結合,科學探究的要求也更加明確,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以往的教學理念有所不同。故而,教師需要根據國家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并根據實際水平制定有趣的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真正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會因此得到提高。
以“制取氧氣”為例,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有兩種:一是利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一是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兩種實驗方法都可以得到氧氣,但是實驗原理完全不同。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兩種實驗方法的實驗原理是什么?收集氧氣的方法有幾種?哪種方法的成功率更高?在制取氧氣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鼓勵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并積極與學生、老師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二、了解學生現狀,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教師的教學工作始終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只有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才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為了有效了解學生的現狀,教師在正式設計實驗方案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簡單的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結果來設計教學方案,尤其是化學實驗課。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對實驗室內的儀器與材料進行檢測,以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此外,新的實驗器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始終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課的教學指導工作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創新。以“氧氣的化學性質”為例,讓學生以此為主體進行自主實驗設計,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物質與氧氣反應所產生的現象是否相同。因為學生在親自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可以真正體會到實驗的樂趣,讓學生挑戰的面前有可能激發自身的潛力,在設計、思考、分析、歸納與探索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提高自身的創新性意識。
三、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化學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性創新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與科學態度以及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有效手段。故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驗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實驗的教學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化學教學中的難點,那么,該如何開展課堂實驗教學工作呢?
第一,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中,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實驗器材,講述一些實驗的技巧,通過對實驗器材的認識來激發學生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參與到某些具體的實驗中,以“氧氣的檢驗”為例,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具體的實驗方案,讓學生按照實驗步驟來進行操作,具體的實踐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上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最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科學的實驗方法有助于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獲得所要的數據,使用化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某一現象,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此外,化學中含有危險系數較高的實驗,教師應該加強學生自身保護意識的培養工作,鍛煉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自身保護意識。
除此之外,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相對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以達到“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的教學目的,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愛好,而非應付。正所謂“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教師”,以興趣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學質量也會因此得到提高。另外,教材中的內容是有限的,僅僅只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是很難培養學生形成科學觀的。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資源庫中選擇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實驗或是生活現象事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來感受來自化學世界的奇妙。同時引導學生對社會中某些現象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來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才之路,2019.
[2]周雅麗.淺談如何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