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覃慶
摘要: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當中,歷史學科是一門非常關鍵的學科,其不僅承載著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的責任,更是學生了解國內外歷史的關鍵途徑之一。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展開教學為歷史教學質量貢獻出更多的幫助,因此,本文便對在問題情境的幫助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情境;培養策略;思維能力
引言:
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始終被社會各界所關注著,提出問題情境教學法也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順利的理解歷史知識,使得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水平也能得到提升。當前時期,在問題情境輔助下的歷史教學也要做出新的而改變,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還需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以能達到最佳的培養效果。
一、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正式運用問題情境之前,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到使用問題情境的意義,以及對其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了解和掌握,以能在接下來開展實際的歷史教學活動時收獲到更好的效果,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高質量的鍛煉。因此,教師在進行創設歷史教學問題情境教學時,要注意將其趣味性得到體現,通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來加強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析觀察,著重找出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活動,以更好的結合這些發現來創設學生易于接受的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到《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展示要提出的問題:慈溪太后的賣國行徑都有哪些?對于這些賣國行徑同學們有什么樣的看法?簽訂的《馬關條約》對于當時的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這些影響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在配以聲音和動畫對問題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其產生好奇心,更加積極的參與問題的解決。在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隨之得到運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也能得到穩步提升。
二、設計靈活性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感
高中歷史相比與其他學科較為枯燥,并且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點的深度和難度也會隨之提升。在進行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假如高中生在學習如果對知識理解的不到位,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歷史學習的厭倦感,其思維能力也就難以得到鍛煉。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要注意高中生的這種特點,將問題情境的創設變得靈活性,學生在對其產生濃烈的興趣的同時,對學習知識的欲望也大大提升,其思維能力也能在思索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運動,從而實現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師教學《戊戌變法》這部分的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問題來調動起學生的回答欲望:為什么要發動戊戌變法?如果是同學們參加到這場變法當中,大家會做一些怎樣的準備?大家所做的準備的原因是因為什么?如果在最終,袁世凱沒有選擇告密,那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維新強國夢會實現嗎?在教師所設計的極具靈活性的問題當中,學生能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思索當中,并且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由于極具靈活性的問題使得學生非常積極的參與到回答當中。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大大加強,在體驗到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時,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三、建立故事情境,引導學生代入歷史知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故事也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個特點教師要注意觀察,以能更好的運用到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中。例如,在學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時,老師可以給講述一個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猜想故事,并且引導學生結合已掌握的知識來猜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生原因。在此過程當中,學生開動頭腦、各抒己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教師便可以講述美國的反恐戰爭這則事件來設計故事情境,并且結合相關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再次進行思考之后,教師還需引導學生踴躍發言,以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維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乃至于整個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都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都將其想法表達出來后,教師要對問題進行正確的解答,對學生表現較好的部分進行及時的表揚,對不是很得當的觀點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也能對這部分知識也會產生很深刻的記憶,對歷史知識點也能更好的掌握,在其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進一步的強調了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在實際的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要正確的認識問題情境的運用效果以及運用意義,并且合理的結合課內資源來設計問題,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合理的設計好教學計劃,以能達到最佳的培養效果,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強的思維能力,并且依托于思維能力更加順利的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懷華.問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1):11-11.
[2]韓曉.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時代月刊,2010(7):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