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摘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特性主要體現在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思想性強調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1]。而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實踐性,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離開實踐性,思想性就無法得到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角度:從課程內容看,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包括道德、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國情等方面,而實踐能夠包含這幾方面的內容,能夠將其綜合起來。從目標綜合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等多維目標。這些目標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綜合實現。因此,實踐性是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綜合性的重要途徑。
道德與法治課人文性則主要涉及到培養學生健康人生態度和積極人生目標,如果人文性目標離開實踐,就難以實現[2]。可以說,道德與法治課思想性、綜合性和人文性三大特性的實現都需要在現實生活實踐中展現出來,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都需要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必須實施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是實現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的途徑。教師要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是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而不是僅僅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識,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重視實踐教學。
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在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需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性教學活動的積極性[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將教材理論、教學目標與學生生活相互聯系,以便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在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師生觀念,營造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實踐性教學的欲望。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應該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通過自我情感體驗來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當然,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利用道德與法治課教材知識來與指導自我實踐,提升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搞好實踐性教學,教師需要轉換角色,從原先的權威者轉變為協作者。教師教學設計應該考慮到所有學生,以學生為核心來設計實踐性教學活動。教師應該正確評價自我,清醒認識自我地位,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引導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揮者。教師應該始終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虛心接受學生建議,傾聽學生內心,與學生做朋友。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該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兩個主體相互影響, 相互啟發,最終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4]。但道德與法治課與其他學科存在本質差異,需要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親自感受、體會,如果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口頭傳授,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無法實現。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為研究目標,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提供有益參考。
要想改進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轉變教育理念與教師角色。實踐性教學是實現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的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是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而不是僅僅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識,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重視實踐教學。(2)豐富實踐性教學方法。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真實場景,幫助學生在探究、交往和體驗中完善自我思想品德。一般而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實踐性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探究教學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法等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3)建立完善的實踐性教學評價體系。完善的實踐性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堅持評價內容全面性、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關注學生在實踐性課堂中的參與性、協作意識和情感投入,通過完善的評價體系,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實踐性教學的實施,提高實施效果,達成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宗紅華.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2]如何提高農村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J].張運枝.學周刊.2015(27).
[3]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王劍.才智.2018(06).
[4]探討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開放性教學的有效實踐[J].仲米霞.中國校外教育.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