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開始進行系統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不僅教授學生基本的語文方面知識、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學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將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重點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主要強調的部分,自古以來,在我國的教學思想理念中一直倡導教師要有“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精神,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并教育學生要以德樹人。所以本文主要是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和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的探討研究,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師進一步開展德育教學提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德育教育一直以來都滲透在學校的各科教學中,只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很少把德育教育作為課程教學中的工作重點,而更偏重于對學生的知識性傳授學習,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小學到大學,都單獨開設德育教學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各方面知識的啟蒙階段,充分把握現階段的德育教學手段,有助于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成為一名具備正確道德觀念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語文作為傳授理念性知識最強的學科,擔負著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深刻掌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把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中,以下的三種教學策略就很好的滲透了德育教育并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
一、深度發掘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學
小學語文的所有文章、古詩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都具備了鼓舞人、激勵人的強大力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德育思想內容,將其提煉出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拓展,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中心思想的同時,深刻明白其中所要傳達的道德思想,并能夠牢牢掌握。良好的德育教學不僅能豐富語文課堂內容,還能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道德感悟[1]。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開國大典》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我國的抗戰史及英雄事跡,同時還可以加入更多我國在抗戰時期的典型事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了解這段艱苦的歷史時期,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意識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有多么來之不易,好好珍惜坐在課堂上的學習機會,不忘初心,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成功開展的德育教育。
二、廣泛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廣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語文的思維拓展,還能夠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本內容,開展不同的課程實踐活動,比如演講、話劇、辯論賽、朗誦等,還可以將德育教學內容滲透到具有生活化性質的活動中,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其中所呈現的德育思想。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與父親之間難忘的事情記錄下來,通過短話劇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大家感受到濃濃的父子親情,體味父愛的偉大。除了在課上的實踐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些富有德育教育的課外活動,比如去養老院、社區福利院等,讓學生從小就樹立起幫助他人,尊老愛幼的道德意識,很好的進行德育教學。
三、靈活運用不同方式進行德育教學
小學生的認知范圍相對比較局限,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內容呈現,并根據不同形式采取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在金色的海灘上》一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烈日下沙灘的情景,讓學生看到在烈日下的沙灘是多么炎熱難耐,而課文中的小女孩在如此炎熱的環境下還能一直幫助畫家叔叔看管衣服,體現了小女孩誠實守信的精神,從而教師可以開展誠實守信的德育教育。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加強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教師要擅于運用多元化教學,開拓自身教學創新思維和眼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點的同時,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2]。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德育及素質培養的主要課程,所以德育教育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小學階段又是學生各方面品質形成的初級階段和重要時期,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尤為重要,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平常的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形式來滲透德育內容,遵循小學生的性格發展特點廣泛開展德育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德育教學方面的學習,在現有的德育教育方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策略以便更好的進行德育教學。
參考文獻:
[1]魏文珍."德能并舉,知行合一"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語文課內外,2019,(22):228-229.
[2]陳珍珍.將寓言課堂教學引向課外閱讀 ——從把德育滲透進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談起[J].教師,2019,(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