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婷
摘要: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一線教師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更好地落實新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本文簡要探討了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三點有效性策略,即優化教學模式,彰顯學生主體地位;串好教學主線,適當引進分層教學;適當游戲教學,滲透寓教于樂理念,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教學實踐;教學心得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持續深入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取得了諸多進步。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更好地落實新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以下擬就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談幾點策略性意見,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一、優化教學模式,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講解和示范,然后讓學生進行重復性的訓練,教師從旁指導,這種方式從本質上看與其他學科課堂中的講授式教學是相同的,而且也有尤其好處,但新課標所倡導的是彰顯學生主體地位,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優化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從現代教育學觀點來看,這也是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必由途徑。比如在教授文字處理軟件時,應當從最基本和常規的文件編輯方法入手,進而過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標的設置等編輯方式,講解和示范過程中不僅要針對性強,更要由淺入深,兼具啟發性和簡約性,在這一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相互間隔討論交流,解決疑問和分享心得。再如,學習PPT時,課上練習環節為學生設置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和學習任務“制作一篇關于宣傳保護環境的電子海報,包括字體、主題、個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為其提供網絡讓學生上網搜集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過的知識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個人潛能。從教學實踐來看,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及個人發展均有顯著意義。
二、串好教學主線,適當引進分層教學
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信息技術則是一門容易使學生拉開較大距離的課程。對于教師而言,如何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教學活動的關鍵問題之一。這種情況下,掌握分層教學模式并能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應用,就成了一線的必然選擇和必備技能。具體來說,教師要能夠在串好課堂教學主線的基礎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與其能力水平相應的的學習任務,使得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并獲得自身的最大化發展。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礎軟件的學習,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中層次的學生要還應在此基礎上學會一般的應用,能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高層次的學生則應要求他們應解決一些難度較大或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問題,如制作教師節賀卡、以PPT形式設計主題為“環保”的板報、以電子表格統計家中一周內每天的生活支出等。這種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某種意義上也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素養的便捷途徑。
三、適當游戲教學,滲透寓教于樂理念
如果說教育教學的最佳途徑和最高境界是“寓教于樂”,恐怕不會有人反對,這也是所謂“游戲教學”在近些年受到重視并廣泛流行的根本原因。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適當引入游戲教學,也是很多一線教師積極探索的教學課題。愛玩是人的天性,對于具有一刻童心的小學生而言,如果能適當地引進游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則當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而信息技術課與電子游戲可說有著天然的結合點,實踐證明,結合課程特點適當引入一些游戲活動,不僅有利于消除枯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思維潛能的釋放。例如,鍵盤指法的練習比較枯燥乏味,如果教師只一味講解指法要求和注意事項并讓學生進行重復性練習,則學生不但缺乏興趣,效果也不一定好,這時就可引入有效教學,讓玩“金山打字通”“青蛙過河”等游戲,并以競賽的形式增添趣味和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這樣,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相比于傳統的單調講解和練習自然事半功倍。
綜上,本文簡要探討了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三點有效性策略,即優化教學模式,彰顯學生主體地位;串好教學主線,適當引進分層教學;適當游戲教學,滲透寓教于樂理念。毫無疑問,新課標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當然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和總結,本文拋磚引玉,尚盼與同仁多多交流。
參考文獻:
[1]趙珍玉.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J]. 才智, 2017(19):63-63.
[2]柯勝軍. 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芻議[J]. 考試周刊, 2017(35):117-117.
[3]張慧敏. 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初探[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4(10):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