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紅
摘 要:長期以來,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當中都受著應試教育的理念影響,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教學當中失去了主導地位,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缺少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以至于學習的質量得不到良好的提高。而在農村小學的寫作當中,采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從而導致語文成績無法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將通過對農村小學的寫作進行指導,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環境之下分析其學生如何進行寫作,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小學、寫作指導
在農村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大多數對寫作的了解和認知不夠深刻,從而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寫作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認為其是一項非常具有難度的事情。基于這樣情況發生,一方面是由于老師對寫作教學不夠重視,缺乏對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培養,另一方面則是學生認為寫作過程過于枯燥乏味,使學生對其無法產生興趣,從而也就無法提高寫作能力。在平常的考試當中,語文試卷中的作文通常能夠占到試卷的30%到40%的分數,因此對小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培養是能夠很大幅度的提升學生語文成績,不過在對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培養,應當循循漸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寫作教學,不能急于求成。在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可以通過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大自然中的人、物、景,尋找其中特點,從而促使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全面的提高。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
在日常生活中,美不僅是用眼睛所看到的美好的事物或是美麗的風景,同時也要用心去感受,通過心靈的窗戶去尋找世間美好的事物。而在學生寫作方面的培養便可以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的美進行仔細的觀察,從而了解到更多的生活資源和素材,使得學生寫的文章更加具有真實情感,同時內容又豐富多彩。對于生活中的美,它不僅指的是風景,事物的美麗,更加廣泛的指向了人們心中對美的理解。因此培養學生心中的美,是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的美和魅力仔細的觀察,而在農村處于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山有水的自然風景便是生活中最美好的象征,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而且山間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樣子,這樣的變化便可以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到自然規律,同時又能夠通過對這些風景事物的觀察,使得自身的情感更加豐富,在寫作當中能夠富有真實的情感以及對景物生動形象的描繪。比如春天來了,陽光明媚便可以帶領學生在山間或是田間對自然景觀的變化進行觀察,并且對其進行描繪寫作。在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許多的動植物都露出了嶄新的頭角,而這樣的景象并可以讓學生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對這些景物進行描述,從而使得自身情感得到抒發。
二、要求觀察并描寫人物的特征
一般情況對于人物的描繪,都會采取對話的形式使得讀者能夠親身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并且與其產生一個共鳴。所以說在人物的特征描寫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人物語言是能夠有效地突出人物性格,同時再依靠人物的形態、外貌、心理等活動方面使得對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繪更加的全面。除此之外,在對人物的特征描寫時,還可以通過列舉一些事件,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例如,對父親的描述,我們可以通過對父親的外貌以及日常行為和語言特征來描繪父親的性格特點,加之對一件事物的描述能夠更加的突出父親的性格特點。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其事物和人物進行仔細認真的觀察,了解到其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在寫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發散學生的思維邏輯性。
三、敘事豐富讓情景再現
敘事是一項最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人物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描述,做到有邏輯條理清晰,使得敘述更加的豐富,從而讓情景能夠再次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敘述能力方面的表達,使得學生對于在復雜的事情都能夠擁有一個清晰的頭腦,而要想做到對敘述的內容豐富以及情景再現的模式,就需要在描述時注意對事發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些方面的描述,從而使得是敘述的事件更加的清晰,簡潔易懂。除此之外,在敘述當中會有人物關系的出現,因此對于人物的描述以及人物語言的表達從而突出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并且使讀者能夠與文章產生共鳴,將自身的情感與感受代入文章的事件當中,使得讀者能夠親身體會到事件的發展過程。比如在描繪感動的事物時,便會讓學生在寫作寫作中描繪出哪些瞬間,哪一件事或是哪一個人讓學生體會到了感動的心情,而對這感動的描繪時,便會形成一種文章的敘述形式,同時對其中的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和表達。
四、指點景物寫作方法
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一定要注意寫景的順序,從而才能夠使讀者能夠在心中對景物的描寫構畫出相應的畫面。而在景物的描寫當中,基本的順序包括由遠至近,由近至遠,由小至大或是由大至小等寫作方式。比如在寫夏天炎熱的景象時,學生可以代入自身的感受,先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整個夏季炎熱的溫度進行一個描繪,然后再將寫作方向深入到個體的描繪當中,可以是由遠處的景象開始,對其中老人、小孩兒、婦女等人物的行為動態進行描繪,同時再加上周邊的樹木花草等形態進行闡述,從而使得學生在寫作時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并且看上去邏輯更加清晰,結構更加明了。同時在培養學生對景物的描繪過程,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自身的想象和實際結合將景物描繪的更加形象生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小學生語文寫作方面的培養是非常具有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農村小學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的寫作培養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對于美好事物的仔細觀察,和人物寫性格特點的描繪,以及敘事的邏輯性強和條理清晰,最后是在寫景物描寫的方面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全面的提高。而這些寫作的技巧培養都是環環相扣的。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美好事物的觀察便會了解到更多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相關的寫作資源和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在對寫作過程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描繪,以及事情的敘述和景物的描繪,而敘事的過程又會牽扯到人物的關系發生,因此良好的敘述文章少不了人物性格的描繪以及周邊環境景物的描繪。
參考文獻:
[1]王喜斌,王會娟.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 教學與管理,2018(12):81-83.
[2]孫元德.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思考[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43.
[3]郭家海. 小學習作核心素養教學模型的構建[J]. 語文教學通訊,2016(Z3):33-35.
[4]吳勇. 精準知識:讓兒童寫作核心素養落地轉化──“核心素養”視角下習作“精準知識”教學[J]. 江蘇教育研究,2017(Z1):88-94.
基金項目: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作文研究》(課題編號為:181063)的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