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麗
摘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不僅有助于增強高中生的知識理解力,更有助于提升高中生文化素養,以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課堂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所在。為此,文章就立足經典國學要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素材、將當地文化資源作為拓展新知的載體、將人文情懷作為實現情感目標的關鍵三個方面,探索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高中語文課堂的路徑,希望能夠為今后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路徑
引言:
眾所周知,《新課標》賦予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一項新使命,該使命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力與傳承意識,為更好的完成高中語文《新課標》所賦予的這一新使命,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高中語文課堂就成為了必然選擇。在此期間,怎樣才能做到前者深度融合于后者之中,也由此得到廣大教師與學者的高度重視。文章就立足這一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其研究觀點希望能廣大教師與學者能夠加以借鑒。
一、經典國學要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素材
經典國學作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代表,已經作為各個教育階段最為基本的語文教學素材。但是,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素材來看,由于經典國學教學環節相對薄弱,還沒有做到全面的豐富,所以并不利于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為此,在探究其深度融合的路徑中,廣大教師可以將這一方面擺在首要位置,充分展現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生、陶冶學生、感染學生的作用。
以《赤壁賦》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之前,第一項工作則要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后則要結合文章廣泛搜集相關的經典國學作品,作為課堂教學素材的補充,如《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相關文字片段或音頻視頻資料。而在課上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將搜集到的相關經典國學作品傳遞給學生,并且就其中傳誦最為久遠的名句加以解讀,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情懷”所在。而在新知初探與拓展的過程中,教師依然要以這些經典國學為中心,引導學生加以進一步解讀,使其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進而讓學生在這些經典國學作品的陶冶和感染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推動學生逐漸形成文化理解力和文化感知力,這不僅是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高中語文課堂的基礎所在,同時也是學生文化素養得以提升的第一步。
二、將當地文化資源作為拓展新知的載體
針對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而言,教師在課前準備工作中,不僅要做好教學素材的搜集與選取工作,同時還要做好課堂引進當地文化資源的準備工作。原因在于我國作為擁有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的泱泱大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時代的傳承與弘揚,有著極為突出的地域色彩,而這些富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資源恰恰可以作為高中生了解傳統文化的載體,教師將這些當地文化資源引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顯然有利于二者之間的相互融合,同時也為學生探索新知提供了重要載體。
以《中國建筑的特征》課堂教學為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導入部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本課的主題,同時還要借助課前所搜集的相關圖片與視頻資料,或者當地歷史博物館所提供的館藏圖片、文字材料,將當地的歷史建筑以視覺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針對當地歷史建筑的風格加以觀察,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了解當地歷史建筑風格中有哪些特點。最后教師則要根據學生討論后所得出的結論,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當地的建筑風格與古代建筑風格相比產生了哪些變化,但從哪些方面依然能夠體現出古代建筑風格的特征。這樣,學生不僅僅深刻了解到“謀篇布局特點與寫作特色”,同時也在傳統文化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進而當地文化資源在學生新知拓展中也發揮出了載體作用,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也因其得以體現。
三、將人文情懷作為實現情感目標的關鍵
人文情懷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為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應緊緊把握人文情懷,讓學生從所學的知識中,更為深刻的意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為學生傳承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供良好的平臺。
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本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應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些故事之所以讓自己銘記于心,原因在于自己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了父母的愛,進而引出本課的主題,即:自己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在此之后,教師則要將課前所搜集到的一些歷史故事呈現在學生面前,如:《誡子書》、《月夜》、《東周列國志》關于父愛的節選片段,以及相關圖片等等。學生在觀看這些歷史故事的同時,教師要將歷史故事的內容向學生講述清楚,并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加以探討。其間,教師要向學生提出“這些歷史故事講述了父親對兒女懷有怎樣的殷切希望?”等問題,供學生與教師相互探討和交流。而學生提出各自觀點之后,教師則要以肯定的態度進行指導,讓學生理解到父愛與母愛為什么是偉大的。最后,教師則要回歸原文,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具體闡述當代父愛與母愛依然如此,父愛與母愛歷經幾千年絲毫沒有變質,毫無保留的傳承了下來,進而達到“從理性的角度理解父愛和母愛,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和他人,并懂得構建成熟的靈魂”這一教學情感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強烈的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意識,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也有此形成了更深層次的融合。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融入傳統文化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任務,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前準備工作上下大力度,同時還要做到以合理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方可實現。為此,需要廣大教師與學者以持之以恒的心態去面對,不斷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探索與研究,敢于在實踐中加以論證和調整,以此確保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更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賦予高中語文教學的新使命。
參考文獻:
[1]王春梅.淺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關系[J].中國新通信.2019,21(01).
[2]王超瓊.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J].考試周刊.2018,(4).
[3]熊霞.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J].新課程(下).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