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創(chuàng)
【摘 ? ?要】新課改以后,地理學科的重要程度與日俱增,改變了傳統(tǒng)觀念下主科重要而地理作為副科不重要的理念。因此,地理教師也應該加大對地理課堂的重視程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本文將圍繞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構建高效生本課堂展開敘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高效生本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28
升本課堂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大多數(shù)的課堂還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仍然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但是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效率極低且不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因此,為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當構建高效的升本課堂,以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有助于學生地理成績的提升。
一、打造興趣為源的生本課堂
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興趣,就會事半功倍,對于學習也同樣適用。地理這門學科可以說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生很容易對地理中枯燥的文字感到無聊,從而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在構建生本課堂的同時,要盡力提高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設備和生活物品,避免簡單的文字直述。同時變換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將注意力更好的放在教師講的內(nèi)容上,以此從中發(fā)現(xiàn)學習地理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湘教版《讓我們走進地理》,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用一段描述中國地理的視頻導入這節(jié)課的講述。教師可以在視頻開始播放前向同學們提出觀看視頻的要求:視頻中出現(xiàn)中國哪幾個城市?出現(xiàn)了幾種地貌?你對視頻中的哪些鏡頭比較熟悉等問題,使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能夠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看完視頻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再預習。在預習時讓學生將觀看的視頻內(nèi)容帶入到課本知識中,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教師在過了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起來回答視頻上的內(nèi)容和課本上的知識有哪些相關聯(lián)的地方,在學生回答完成之后,無論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是否接近,都要對學生說類似的話:這位同學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是值得表揚的。給同學足夠的鼓勵,從而使學生建立起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起著絕對性的作用。良好的學習氛圍會帶動消極的同學一起學習,相反,消極的學習氛圍也會打擊積極同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構建生本課堂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建立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知己關系,緊張壓迫的師生關系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緩解自己和學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學著與學生做朋友,嘗試著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有可能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例如:在湘教版《認識大洲》,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同學進行預習,自主的進行七大洲的繪畫練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可以用幽默的話語使上課氛圍變得輕松活躍: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哪個大洲上嗎?那你們又知道我們生活的大洲是什么形狀的嗎?在同學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可以選擇幾位志愿者到黑板上進行七大洲位置以及大體形態(tài)的繪畫,并根據(jù)同學的繪畫結果進行點評。一定要注意點評用語的輕松詼諧:這位同學自覺地將我們生活的亞洲放大,成為了七大洲之首;或者是這位同學可能不太喜歡南極洲,所以就把南極洲給刪掉了等等,這樣的話語可以輕松的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的思維也會在這樣活躍的氛圍中發(fā)散,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增加教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教學內(nèi)容的單調(diào)也是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構建高效的生本課堂的前提下,也應當注意適當增加教學內(nèi)容,將課外的知識拿到課堂上講,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又滿足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多方學習的要求。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在具備淵博的課內(nèi)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在掌握大量的課外知識,方便在學到課本的某一知識點時進行對應的知識補充,有趣的課外知識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討論興趣,體現(xiàn)生本課程理念,又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便于在以后需要的時候能隨時回憶起來使用。增加教學內(nèi)容也意味著增加學生討論和發(fā)言的機會,對構建高效的生本課堂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湘教版《了解地區(qū)》,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先向?qū)W生簡單的介紹課本知識,詳細地講解東南亞、南亞、歐洲西部等地區(qū)在地圖上的位置,并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尋,加深記憶。課本上對地區(qū)知識的講解僅僅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農(nóng)業(yè)種植等,教師在講這一章的內(nèi)容前,可以翻閱大量的書籍,了解東南亞、南亞、歐洲西部等地區(qū)的人文風情、旅游景點或者向同學們介紹其感興趣的商品購買情況等。由于有的學生以前跟父母去過這些國家旅游,所以教師可以在講課的時候,詢問同學:哪位同學知道東南亞盛產(chǎn)什么?南亞的居民的服飾是什么?以提問的方式向同學們介紹課外知識,并對同學的回答進行及時的補充和糾正,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庫容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同時對于那些起來回答問題并受到鼓勵的同學,會增加他們學習地理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更好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
生本課堂要求駕教師注意學生的發(fā)展,從以前的關注成績轉(zhuǎn)移到關注學生方面。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以此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成績和知識儲備。
四、總結
生本課堂的采用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意味著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將“要我學習”轉(zhuǎn)變成了“我要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意識,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正榮.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J].內(nèi)蒙古教育,2017(24):64-65.
[2]譚莉.淺議初中地理教學中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途徑[J].才智,2019(05):154.
[3]賴自奮.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J].亞太教育,2019(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