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煥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左膀”和“右臂”,兩者缺一不可。其中,閱讀是基石。有了閱讀,學生才能豐富自身的認知經驗和思維經驗,才有機會參與一切的學習活動。因而,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非常重要。鑒于閱讀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如何構建一堂高品質的群文閱讀課,以提高閱讀教學的生命力。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 語文 高品質 群文閱讀
近些年,群文閱讀受到了語文教師的追捧。教師發現,群文閱讀滿足了現實生活閱讀需求,對于鍛煉閱讀思辨力大有裨益,完全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可是,群文閱讀的“戰斗力”并不高,教學課堂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群文閱讀有頭無尾,群文閱讀仍是教師的閱讀活動,等等。實際上,群文閱讀是變革學生閱讀方式的一種閱讀模式,它的開展離不開“讀、對、比、議”的探究性建構過程。只有完整地經歷“讀、對、比、議”四環節,閱讀知識才能轉化為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素養才能大幅提升。
一、快速閱讀
群文閱讀是閱讀某個議題下的幾篇文章,閱讀量較大。規定時間內,如果學生閱讀速度較慢,群文閱讀將難以實施。因而,群文閱讀的第一個環節是快速閱讀,即,略讀、跳讀、默讀,快速瀏覽同一議題下的幾篇文章,捕捉關鍵信息,避免閱讀時間的浪費,提高閱讀效率,從而奠定后續群文閱讀工作的基礎。
例如,在群文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以“月”為議題,聯系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把酒問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以及米芾的《中秋登樓望月》,引導學生進行了快速閱讀。首先,讓學生略讀《春江花月夜》、《望月懷遠》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感受江上月亮的不同;其次,默讀《把酒問月》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導學生靜靜感受兩首詩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最后,快讀《中秋登樓望月》,描摹中秋節月亮的樣貌。由于閱讀效率高,時間沒有浪費,為后面群文閱讀工作提供了時間保障。
二、對照理解
在群文閱讀中,學生的閱讀活動不再像單篇閱讀時只局限于對文本的翻譯和機械理解,開始產生了自我閱讀意識,試圖圍繞議題解讀文本、構建文本間的聯系,甚至是利用已有經驗內化文本知識。根據這種情況,群文閱讀的第二環節是對照理解,以滿足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需求,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
例如,在群文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完成快讀閱讀之后,課堂進入了對照理解環節,以進一步理解文本信息。具體來說,首先,認知經驗和文本對照,初步完成群文的自我理解,奠定深度理解的基礎。比如,對照人生經歷解讀《中秋登樓望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詩中“蚌珠”、“滿如銀”等意象詞,掌握了全詩的信息;其次,議題和文本對照,促使學生掌握“月”這一意象;最后,文本與文本對照,即,對應六首寫“月”的古詩,豐富對月亮的認知,豐富情感體驗。而通過對照理解,學生近一步地了解了六首古詩,豐富了認知經驗,提高了群文閱讀的質量。因而,對照理解是保證高品質群文閱讀的必要環節。
三、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是群文閱讀的第三環節。在對照理解之后,學生需要對比分析,包括學生之間的感悟對比分析、文本之間的細節對比分析,進一步增加群文閱讀的深度,確保群文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群文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對照理解之后,我組織了對比分析活動。首先,文本之間的細節對比。如,對比分析六首古詩的創作背景,理解“月”中飽含的深情;對比分析六首古詩中月亮的描寫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等等。其次,學生之間的感悟對比。如,學生甲認為月亮是一種寄托,古人寫“月”意不在“月”;學生乙認為月亮是一種渲染氣氛的手段。而通過不同感悟的對比,學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自身的認知經驗。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透徹解讀了六首古詩。因而,對比分析是群文閱讀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議論延伸
議論延伸是群文閱讀的第四環節,旨在拓展延伸群文閱讀的生命力,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實際上,對比分析環節之后,學生已經全面掌握了組合文本的信息。此時,開展一個議論延伸環節,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啟發學生智慧。
例如,在群文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在第四環節——議論延伸中,我組織了“借古知今”的議論活動,即,結合組合文本,探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在的生活。在議論中,有的同學借由《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講述了保護自然環境的觀點;有的同學從《中秋登樓望月》和《水調歌頭》出發,闡述了珍惜友情、親情的觀點……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借鑒,增強了發散思維能力,提高了創造性解讀的能力。因而,作為拓展的議論延伸環節賦予了群文閱讀更重要的意義,提升了群文閱讀品質。
總之,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上,教師要以“讀、對、比、議”四環節為基礎展開閱讀活動,讓學生經歷輸入閱讀信息、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知識、強化閱讀思維能力的過程,以保證群文閱讀的高品質。
參考文獻:
【1】林芳.試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5,0(13X):77.
【2】朱盛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初探[J].求知導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