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香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是其他學科進行教學內容開展的基礎,也正是每位學生進行拼音與語言文字教學開展的啟蒙教育。因此,如何在學校體系的教學內容中,對語文教學方案開展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探究,是每位老師所應該考慮的重中之重。每位老師應該根據課堂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態度來展開具有班級特色的教學計劃,不斷地培養每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閱讀能力的培養。本篇文章便是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開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的探究,并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強調的是對人的甄別選拔的功能,其目的是選擇適宜于更高一階段學習的人。在淘汰選拔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無法嘗試學習的成功,無法發現自己的潛能,因此,對小學語文進行效用化的探究將可以幫助每個學生把語文的潛能最大化地發展出來。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開展是對中華五千年文字的傳播與弘揚,也是對華夏兒女文化的最好的繼承,只有透過語文的教學才能夠使學生們真正地正確運用祖國的文化文字,從而形成更加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語文的教學從整個語文學科的教學體系來看,除了能夠讓學生初步認識漢語拼音與語文組織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對學生的智能以及思想道德觀念產生良好的指導意義,為學生們形成更加端正的學習習慣,做出語言文字的實踐。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一般采用應試教學的方法,只是將語文教材的內容進行單一的羅列,在整個課堂的講解中也只是以教學為目的進行侃侃而談,應試的教學方法嚴重忽略了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的互動自主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們主動學習的意識以及對語文教材內容產生良好的興趣基礎,在日積月累的學習當中,可能會對枯燥的語言文字產生厭惡心理。因此,加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對于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時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良好的語文教學手段,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老師只有認真地對語文課堂進行教學的研討和改進,才能夠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儲備棟梁之材。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路線,也是在科研工作中教育者一直在追尋和探討的問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諧發展。
二、利用童話版本,與語文教材進行融會結合
童話故事分為不同的類型,但總的特征就是運用一定超乎現實的描寫方法來對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征或者是某一人物進行的有寓意的講解,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賦予戲劇化的角色描寫,這樣做既有利于引導學生們更加清晰明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地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們能夠在美好的童話世界中,不斷地獲取成長的奧妙,對其精神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孩子們還處于空間想象能力的高度發展時期,對于天馬行空的畫面,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如果能夠將童話教學運用到語文課堂的開展中去,將可以與孩子們單純的性格進行更好地銜接,從而吸引他們課堂的學習興趣,提高整體教學方案的效率開展。
例如在《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這一課程的教學開展中,面對教材內容中“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在網上查找一些關于童話故事的繪畫作品,通過在課堂上利用PPT的形式模板進行多元化的展示,讓每位學生能夠在立體的圖形上面帶來視覺的盛宴,從而在腦海中對于色彩斑斕的畫面產生更加親切的感覺。利用童話、圖片與視頻,來讓學生們對于教材課本中的月亮和船等景物描寫,能夠有更深體會的觸感和挖掘。在為學生們塑造一個若隱若現但又單純美好的童話角色的時候,教師能夠對課本內容的分析來讓學生們加深對于文章描寫手法的運用與分析,從而充分地利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把文章的思路和脈絡進行創造性地講解,從而不斷地增強課堂素材內容的真實感和效用性。
雖然童話本身具有一定的虛構性,但是優秀的童話作品在兒童的文學閱讀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可以進一步把語文教材中生搬硬套的應試教學內容變得完整,在小學生小小的內心深處總會有某一個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能夠觸及人心,并且作為他童年的成長伙伴一直陪伴左右,從觸覺和想象角度出發,這樣也有利于語文作文教學的培養。
三、利用多元化的科學手法來解決小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先從整個中國的小學語文現代化的教學現狀來看,有一部分老師對于學生們的學習實踐活動進行的限制性太過強烈,只是循規蹈矩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形式主義的教學,追求課堂表面效率性的開展;而另外一部分老師在日常的工作當中,缺少與學生進行學習的面談,因此在復習階段,并不能十分準確地把握不同班級所存在的語文教學弱點,從而進行針對性地有效復習。如果語文教師只側重于對應試語文知識點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們整體核心語文素養的培育,忽略雙基的傾向,將會嚴重導致每位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應試技巧得到明顯提高,但是對語文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卻顯著下降,而在期中期末的語文復習階段,學生也只能被動地進行教材內容的開展學習,使得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弱化。
因此,針對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中所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對孩子的素質教學提高一個新的要求和改進。在語文的教學方法中,從一方面來看,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每位老師不僅要對語文內容的專業技能進行不斷深造與更新,還要從思維上有終身從教的奉獻精神。只有具備高度的專業素質和高度的責任意識,才能夠與學生們在日常交流中不斷進行碰撞,從而促進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并且能夠針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弱點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和復習;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來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記憶法、情景法等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地創造聽、說、讀、寫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氛圍,善于把握和捕捉任何時機,不斷的激發學生們對語文的求知欲和關注度,讓他們能夠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之處。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的教學中,首先,老師可以從讀寫的教學方法出發把學生們分成小組的形式,把海水、海底、魚、沙灘、海島等內容進行重點強調,讓學生們能夠在共同齊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于這些詞語的理解和記憶。然后,老師通過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提出:這段內容是圍繞文章的哪句話而進行開展的?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最后進行小組代表的發言,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來對文章的中心思想“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進行引出。另外,老師在對本篇文章的講解當中,也可以傳授學生們對于自然界野生動物的保護和關愛,并通過作文的形式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一個生活習性的描寫。
四、結束語
語文教學并不僅僅是以新課標的教材內容進行單一的展開教學,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文化素養的提升與培養。而最成功的教學方式,需要依賴老師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互動從而產生思想情感的交流,讓課堂中的每一個人能夠在語言文字中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才達到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性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內容,借助多媒體的形式來拓展課堂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發揮空間想象能力,對文字進行奇妙的組合和理解,對文章中抽象的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應該以育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為目標。小學語文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如何提高這個階段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掌握一定科學的、合理的方法,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全面提高。鑒于此,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去偽存真,不斷更新知識,吸收新鮮血液,汲取豐富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成長共同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唐乃云.淺談運用信息技術構建語文高效課堂.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08):28.
[2]趙建坤.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思考.教育信息技術,2012(09).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廣昌實驗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