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背景下,對于小學基礎教學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要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以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還需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帶給學生更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數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而在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應用能力,則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其教學方式進行合理設計,以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通過形成較強的應用能力,而實現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
1 合理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產生應用意識
教師在教學當中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當中更加順利的展開學習,最終實現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好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趣味化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以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作用,正視起數學知識的學習意義。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先給學生設計一個小問題:在我們年級當中,有540名女同學,854名男同學,那么我們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呢?這個時候,學生們便紛紛展開計算,并且得出最終結果540+854=1394,一共有1394名學生。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那男生比女生要多多少名呢?隨后學生繼續展開運算。教師接著進行提問:“假如我們沒有運用數學知識來解答這個問題,那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呢?”有的學生回答把大家叫到一起一個一個查;還有的學生說讓同學們排列好進行報數。學生提出的方法都非常麻煩,想要真正解決540+554=?這個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教師便可以根據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數學知識解答這個問題的便捷。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輕而易舉的便解答了這個問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應用意識,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作用也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2 理論知識教學結合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應用能力
實踐是檢驗知識的途徑之一,也是鍛煉學生應用能力的最好方式。在數學這樣知識點較為抽象的學科當中,實踐活動則有著更為關鍵的意義。因此,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為了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鞏固學生的應用水平,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在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進行到“年、月、日”部分的教學時,在講解完相關的知識點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以制作日歷為主題展開實踐活動。在學生進行日歷的制作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制作的準確度,并且,不要急于在學生制作的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將學生在制作日歷當中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并且仔細分析出現此類錯誤的原因,制定出相應的引導計劃。在學生制作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闡述在其自己的認知當中,日歷對于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作用,學生紛紛憑借著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發表后,對于日歷在生活當中的有效作用也產生了新的認識,并且,也能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其應用能力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當中得到了鍛煉。
3 合理代入生活元素,全面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在前面我們也提到了,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有著極強的聯系,無論是生活還是數學知識,都能對對方起到極強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還是要積極的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方案的,以能在有效的教學模式當中引導學生不斷的自我提升,實現學生能擁有更高水平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面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當中,教師便可以如下列方式展開教學,首先,教師給學生提供學校操場的長和寬,并且講述之所以要給學生這樣條件的原因:為了給同學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決定對操場進行翻修,但是在購買草皮時,工人叔叔們犯了難,他們應該怎樣才能判斷草皮的大小呢?學生也一頭霧水,接著教師便代入本節課程的實際內容——面積展開教學。在引導學生對操場的面積展開計算。在學生掌握了該部分的知識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知的操場的長和寬對操場的面積進行計算,以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在實際教學當中,為了能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應用意識。對此,還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探究,以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應用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進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50.
[2]宋永紅.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