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
摘 要:學生的糾錯能力與學生對數學知識、解題思路的了解程度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其中數學解題教學是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題型的歸類、知識的梳理以及解題思路的抽離。在本文中,筆者將主要通過三各方面來探究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學生的糾錯能力的建立與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教學;糾錯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其教學內容主要劃分為數學原理的教學以及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其中數學解題教學是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并且在解題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解題思路的訓練,更要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糾錯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明確解題思路,清晰解題路徑
在數學問題的背后往往有著多種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以及相互關系,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題型的歸類、知識的梳理以及解題思路的抽離。學生的糾錯能力與學生對數學知識、解題思路的了解程度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夯實解題以及糾錯的知識和技能基礎。首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做好習題類型的歸類。盡管數學問題具有多種類型以及變換的形式,但是歸根到底根據知識點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基礎性的母題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子題。通過習題類型的規整,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總結以及運用數學原理以及解題思路。
其次,教師需要在提升學生解題能力以及糾錯能力之前,幫助學生梳理以及記憶現有的數學知識以及原理,幫助學生夯實解題的基礎。例如,在初中數學知識梳理的過程中,主要包括有理數和實數部分、代數部分、方程部分、函數部分、幾何部分等。教師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上述部分的定義、知識點以及結構、學習重點以及難點。對此在知識梳理以及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形象化的知識樹或者圖譜的設計和應用,從而更好的借助數字、文字、圖片等多樣化形式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例如,在對幾何知識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幾何部分涉及許多定理、證明,比如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兩個內角的和、勾股定理(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平方)、三角形面積(任意一底邊乘以該邊的高均為三角形面積,這三組運算對等)、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有固定的相似比等等。對此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以及記憶情況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講幾何有關知識進行排列、串聯,在相互聯系以及關系中提升對公式、定理、定義的理解和運用。
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答題思路的總結,將答題的方式以及技巧模式化,從而幫助學生在數學答題初期提升自身的運用能力,通過常規化、固定式的答題步驟方式提升自己的糾錯能力以及檢驗能力。例如,在初中數學解題中,代數化的解題方式應用最為普遍。不管是代數題目還是幾何題目,將未知量用代數式表示。比如應用題中未知數,幾何題中的未知邊長等。同時尋找相等變化,建立方程關系這種答題技巧也是數學練習中常用的解題思路。學生通過利用學得的各種等量變化,建立方程,如完全平方公式、幾何中的相等變化等,把相等關系找到后,并用上述方法得到的代數式,建立方程求解。
從習題類型的規整,到知識框架的構建,再到解題技巧的教育與練習,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糾錯能力以及檢驗能力。但是學生的糾錯能力并非是定量化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完善上述的習題教學流程的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需要探究多樣化的、創新化的教學形式以及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創新練習模式
在數學教學課程中,教師一般通過例題講解、習題演練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但是學生在習題練習中的糾錯能力并沒有被有效鍛煉以及培養。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創新化習題教學的模式,提升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以及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糾錯能力。利用學習小組能夠充分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起到相互學習、相互監督、相互糾錯以及相互鼓勵的良好氛圍以及局面。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小組的劃分,使得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共同性。其次,教師需要規定好小組數學學習的目標、內容以及形式,保證在自我學習過程中能夠控制小組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習題練習以及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相互進行討論,明確出多種的解題思路、形式,并在相互糾錯以及自我糾錯中提升習題練習能力以及糾錯能力。最后,教師需要對小組的習題學習以及糾錯成果進行總結。教師需要及時收集、發現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的共通問題,并因地制宜的進行講解、舉例以及教育,幫助學生深化、完善小組學習的成果。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自我糾錯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數學筆記的形式幫助學生對錯誤習題、自我成長等內容進行記錄和總結,從而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以及回憶中提升糾錯能力。
三、運用數學筆記,做好習題整合和糾錯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忽略對數學習題的記錄以及反思,從來不利于學生有效的自我思考以及提升。對此在數學解題教育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糾錯能力,教師需要運用有效的數學筆記形式來幫助學生提升對習題的整合和糾錯能力。首先,學生并不需要記錄所有的錯題,而是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歸納同類項,整合重點、難點的習題信息。其次,學生需要將習題的演算過程、計算原因、錯誤原因以及思路等記錄下來,將錯誤的內容與正確的內容進行直觀比較,從而加深印象和記憶。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解題中,學生需要從變量關系的梳理、方程式的表達、方程式的計算等內容進行步驟梳理,從而清楚自身的解題思路與正確、規范思路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在對比和梳理中提升做題時的糾錯能力。在糾錯能力訓練的初期,教師需要規定好數學筆記應用的形式以及內容,并通過作業的形式對學生形成行為上的約束,幫助學生循序漸進養成錯題記錄以及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解題過程中,教師需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自我成長、持續成長。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糾錯能力培養和鍛煉至關重要。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規范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形式以及豐富教學工具等途徑提升學生解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明霞.試析如何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培養糾錯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140-141.
[2]王麗英.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J].名師在線,2019(05):25-26.
[3]楊學文.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之我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8(1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