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貞
摘 要:著名教育學家皮爾杰指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而益智區不僅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感知、探究、激發興趣、建構認知、發展思維和智力的重要區域。但面臨當下益智區處于一個“冷門”的現狀之下,如何在小班創新益智開展的新理論,拓展幼兒發展的更多可能性顯得至關重要。故此,本課題將圍繞小班益智區的開展進行更多實踐上可能性的發展來進行更多層次上的探究。
關鍵詞:小班益智區;創新論;廣闊;可能性;思考
很多幼兒園教師面臨的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便是小班的益智區相對于其他的區域,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屬于比較“冷門”的區域!幼兒對其興趣點低、關注度低,且幼兒對其操作的持續性不夠等問題,都是比較棘手的存在。
一、益智初體驗一面臨棘手現狀時,穩扎穩打奠基礎
1、益智區無人問津,材料投放有待鞏固
而對于為數不多的選擇益智區的幼兒來說,也只是在隨意的擺弄一些成品的拼插玩具而已。對于老師制作的一些益智區的玩具,更是“無人問津”的狀態。對于.上述的問題,組內的老師在教研的過程中也是“感同身受”。究競,益智區存在什么樣著怎么樣的問題,才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組內的老師對此又進行了一定的研討后,發現幼兒對益智區以及益智區的材料不感興趣,且對于益智區中老師制作的益智材料不會玩,這便是初期益智區被“冷落”的關鍵原因!
2、刨根問底終尋因,篤定信心再起航
對于教研組研討出來小班益智區“門可羅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材料的不適宜。了解到其中的癥狀所在之后,我們組內的老師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從找資料和尋求理論支持開始。并且,我們也從資料中了解到益智區大概分為感官游戲、比較異同游戲、分類游戲、記憶游戲、迷宮游戲、拼圖游戲、數學游戲以及紙牌和棋類游戲等十大類。我們更是著手于從這十大類游戲中刪選出適合小班年齡段的游戲類型,來進行小班益智區游戲的材料選擇和設計。
二、益智再深入一再對區域疑難際,對癥下藥有良策
1、欣喜之后現難題,材料投放新變化
人生的色彩就在于起伏不斷,困難重重。果然,在益智區很快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兩個方面:
(1)材料投放的多少合適否?
剛剛才度過幼兒面對益智區材料少,幼兒的無意義操作過多和興趣點過低的狀態。記憶猶新的是在區域時間里,兩位幼兒拿著益智區僅有的百變模方和同伴玩起了娃娃家中的打電話和炒菜、燒菜的游戲。后來也經過調整,每周投放兩種不同類型的益智區游戲供幼兒操作游戲。這樣-“來,新投入的材料突然增加了起來,每天進入益智區的幼兒又開始不知道怎樣進行益智區游戲材料的操作!
(2)幼兒的興趣注入不夠
材料的適應調整之后,幼兒雖然從剛開始的毫無興趣可言,進步到現在的有所興趣!但始終覺得幼兒對于益智區材料的興趣投入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
方面:
1)區角游戲時,幼兒不能有始有終地、專注的進行活動。如,幼兒在“撲克牌找家”的游戲中,需嬰的是幼兒根據花色和點的多少來進行相應的匹配活動。幼兒在該游戲中,雖然需要“找到家”的撲克牌的花色單一且點數簡單的基礎上,也是在進行一兩個之后,就開始收起材料并選擇其他的游戲材料,對游戲材料的操作過程并沒有做到有始有終。
2)遇到困難時,不是立即尋求老師幫助,就是輕言放棄對材料的探究。益智區的材料都是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的,在完成低層次的材料后,幼兒總是不愿意進行下一層次的挑戰!如,對于“蝸牛排排隊”的游戲時,幼兒在完成第一層次對于顏色排序的基礎上,再面對增加了少許的根據大小再來進行排序的時候,就會大聲的對這老師說:“老師,這個我不會。”當老師再是進行鼓勵和相應的提示之后,幼兒還是不愿意去探索,而是放棄了對于該材料更深層次的操作了。
2、新創理論見起色,對癥下藥良方多
上述的幾點問題也是在中期最為明顯的問題了。對于.上:述問題組內的老師經過研討得到--套屬于自己的新理論,也在這樣的新理論的指導下,做到對癥下藥,相應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具體在新理論下的解決策略如下:
時間證明材料過多過少都存在相應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通過查閱資料和研討之后,發現益智區一般容納68名幼兒,材料的數量以幼兒人數的2-3倍為宜。這樣一來,對于材料的數量就可以有所了解。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新材料的增加和陳舊材料的“雪藏”,這樣的“更新換代”來調整材料數量的合適數量。果然,這樣的計劃和實施使得益智區材料的數量達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態。幼兒在益智區不會因為材料過少而進行無意義的擺弄,也不會因為材料過多而漫無目的,造成“無從下手”的狀態!
三、益智后升華一教師指導策略多,幼兒興趣久留長
益智區中期的問題解決,幼兒的興趣點有所提升。后期班級的益智區打造的著力點就在于通過教師的知道策略,使得幼兒對于益智區材料有一定持久性。
1、隱形指導時效性,同伴互動有療效
由于益智區的材料操作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和規范性。所以,教師對于益智區的指導至關重要。再是小班的幼兒還處于一個常規的培養狀態。因此,教師對小班益智區的指導更是處于一個“重中之重”的狀態。
如我班的益智感官游戲“聽聽樂”就是教師隱形指導的典型代表。用半透明的瓶子六個,分別兩兩一對裝入石頭、豆子和沙子三種物體。幼兒通過用耳朵聽來辨別瓶子內的物體到底什么并給一樣的物體進行配對。配對的驗證結果則是在瓶子底部貼有該物體的圖片來進行的。這個材料的投放之時,我并沒有和幼兒有過多的交代。而是,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玩法并進行一.定的自我驗證!班級的孩子也是給了我慢慢的驚喜,經過幼兒的操作和發現,競然將“聽聽樂”的秘密暴露的“展露無遺!”
2、直接介入印象深,交叉互動樂分享
對于小班益智區的指導除了隱形指導之外,由于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不一,必嬰的直接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教師的直接引導呢?教師又該如何進行直接引導呢?具體表現如下:
1)當幼兒很難理解、實施一些規則和玩法較復雜的活動時:
益智區的材料肯定是具有存在一定難易程度的特點。當幼兒選擇比較復雜和困難的益智區材料自己解決不了卻又不輕言放棄的時候。教師就應該直接指導幼兒的益智區游戲操作。如班級的一名幼兒對于益智類的動手游戲“蝸牛循環找家”很感興趣的時候。但對于標記卡上的“紅黃藍”三色循環之后再變成“紅黃藍”并不理解、陷入“瓶頸”的時候,卻又在積極不斷的思考的時候,我就當場和孩子還玩起“顏色轉圈圈”的游戲,意在通過這樣的游戲來幫助幼兒指導:“紅黃藍”三色再循環回去的原則。果然,通過一個小小游戲的直接引導,就解決了幼兒在益智區中的“僵局”狀態。
2)教師以玩伴身份參與,師生互動直接引導:
益智區對于幼兒的直接引導如果教師處于一“種指令式的或者是直接告知式的方式來進行,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樣的方式剝奪了幼兒思考的權利、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這個時候,教師應該以玩伴角色加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并以這樣的方式來產生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共鳴!如我班的益智區游戲“對壘蝸牛棋”需要的是兩名或者是幼兒的參與,但其中有一名幼兒不理解對壘的方式和蝸牛棋子走的路線是如何的,而其他的幼兒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的時候。我就以玩伴角色加入,與其他的幼兒進行對壘蝸牛棋玩法的演示,并在玩的過程給予相應的語言提示。
結語
做一個勇敢先行的幼教工作者,打破小班益智區“冷門”的狀態,提升幼兒對于益智類游戲的幸福感!所有的一切都存在廣闊的可能性,讓你我為小班益智區的“欣欣向榮”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讓幼兒更加聰明伶俐,促小班益智區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