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善
【摘 ? ?要】將英語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在主陣地中實施妥當科學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有效英語教學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要將主要的關注點放在課堂上,不斷優化教學的方法和策略,以教師的指導與敦促實現課堂有效性的提升,并對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做出改善和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50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做好有效的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就需要教師抓住英語的四個基本培養目標,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出發,將教學的策略和方案有效化。針對課堂中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從氛圍情境的構建開始做起,逐步將學生吸引到教學課堂中,聯合師生雙方的力量打造趣味有效的課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進行了以下關于如何形成有效教學課堂的探索和研究。
一、創設英語化的學科教學情境,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
情境氛圍作為教學的主要背景,直接服務于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學科情感內涵的突出展現和學生情感態度的建立轉變。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無疑也是在為教學中人、事、物三要素的有效運用創造優勢和機會。所以教師必須要以創設英語學科教學的特征情境為主要前提,將英語教學工作融入到與之對應的氛圍環境中。
首先,教師要抓住學科的特征。與英語學科氣質與內容相契合的氛圍情境應當具有活潑性、交流性和生活性。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互動交流活動、生活場景來轉化英語的形式,將英語從高高的神壇帶到學生的身邊,并進一步展現其趣味性與特色優勢,最終形成區別于其他學科特性的特征化情境氛圍。其次,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較強,因此教師創設的情境也要盡可能迎合學生的學習目的,兼顧趣味與效率,從紀律、氛圍、形式出發,將學生與課堂牢牢地鎖定在一起,真正做到情境服務于學,氛圍服務于教。
二、創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做好中英文對接轉化工作
語言類學科的教學必須要在相應的語言環境中開展,才能夠更好地展現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用好、說好英語的潛力。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專注于傳授學生英語技巧,極大地忽視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使得學生在中英轉化方面缺乏優勢。因此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首先自己要用好英語,堅持多英語少中文的講解風格,用英文解釋、介紹英文,將學生英——中——英的思考過程逐漸轉變為英——英的轉化過程。同時,教師堅持英語講解與對話,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進步。其次,教師要做好指導學生說英語的工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用英語參與小組討論和問答互動,掌握將復雜英語簡單化的技巧,從而更好地將英語日常化和生活化。
三、開展專題教學活動,逐一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
高中英語的四大板塊中,每一板塊都包含著很多的內容和要點。如果教師將在短短的一節課上將四個板塊都涉及到,那么能夠分配到每一板塊的教學時間將十分有限,學生自然也難以在這種斷斷續續的訓練中形成連續性的思維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應當按照合理的原則將教學的內容板塊化,以形成專題教學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模塊知識,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實現難點的突破。舉個簡單例子,教師可以每周開展一次寫作課,在寫作課之前將學生一周的作文收集起來,并挑選出優秀的文章和問題文章。在開展寫作輔導的時候,教師先進行例文分析,幫助學生積累優秀文章中的短語、句式和單詞,根據問題文章的講解判斷和改正學生自己在寫作中的缺陷。接著,教師再根據這節作文課的分析成果給學生布置課堂寫作任務,幫助學生趁熱打鐵將好的句子短語用起來,加深記憶,從而提高寫作講解的連續性和效率,幫助學生在寫作上有所突破。
四、開展分層指導和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
隨著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入,他們在英語能力、基礎和潛力上也開始展現出差異性。但是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少有教師會去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只是一味地采取統一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導致了優者不優,差者更差情況的出現。因此要想實現針對每個學生都有效的教學,教師應當做的是開展分層教學和指導,幫助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取得有效的進步和發展。分層教學和指導的前提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層次,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對作業情況、考試成績和課堂表現等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將學生劃分到合適的層次水平中。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差異性實施教學方法,譬如將問題層次化,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在合作學習的時候,按照異質性原則形成合適的搭檔組合等,借助這些方式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輔導需要,將有效的教學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
五、豐富作業練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應對短期內的高考和長期的生活就業,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單憑課堂的聽講學生是難以形成扎實穩固的英語基礎的,還需要在課后通過多樣的作業練習來提升英語掌握的程度。而教師作為給學生布置作業任務的主要人員,則必須要考慮到學生在升學與興趣提升方面的需要,既要通過作業來幫助學生解決短期內的考試問題,又要通過作業形式的創新化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運用、實踐和會話能力。一方面,教師布置的作業要與教學的內容密切相關,即課上教了什么,課后就要練習什么,特別是對語法、詞匯等的訓練十分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有多樣性,除了一般的書面作業外,教師還要布置背誦、閱讀和聽力等任務。譬如同桌組合完成口語對話練習,布置課代表安排半小時的聽力時間等,盡可能對學生多項的英語能力進行訓練與強化,幫助學生在豐富多樣的作業練習中鞏固課內的學習成果,不斷培養學習英語的好習慣和好方法。
綜上所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師做好長期的規劃和準備,因此策略性和計劃性就成為了教師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要著重培養和突出的特性。教師要構建從課前準備到課后總結的完整工作框架,既要以充分的心理、知識準備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又要以充分的情感、情緒準備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只有這樣做好多領域的教學準備工作,教師才能將策略落實到位,將課堂把控到位,幫助學生在高中英語學習中有效受益。
參考文獻
[1]高玉倩.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32):68-68.
[2]顏文珠.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0(6):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