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新
【摘要】 ?不少初中生寫作時,往往會出現談文色變、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寫出的文章或空洞無物,或雜亂無章。能一氣呵成完成一篇完整且內容充實文章的學生少之又少。本文就上述現狀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優化學生寫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寫作 觀察、思考 引導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32-01
一、學生寫作陷入困境情況分析
初中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是藝術化表達學生思想和描述學生生活的手段,寫作素材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他們身邊的所見所聞。學生寫作無從下筆,顯然是缺乏生活觀察、缺乏寫作素材的儲備。脫離生活的寫作只能讓學生的文章最終出現虛情假意、套路化和模板化痕跡嚴重的現狀。
部分學生寫作時,對所積累的寫作素材,未動腦筋去合理安排,去構思結構,便雜亂無章地呈現出來。這樣的文章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到毫無頭緒,對學生想要呈現的思想和表達的情感一無所知。
二、善于觀察和思考之淺見
(一)善于觀察,注重素材積累
觀察是積累的過程,積累是素材的集合。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盡量積累更多的素材。
1.善于觀察,要力求細致
人們常道: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物,觀察要細心,才能抓住觀察對象的特點。寫出的文章形象才更加豐滿,內容才更加充實。
觀察是積累的重要手段,經過學生細致的視覺感官積累起來的事物,能夠以更加清晰的方式印刻在學生腦海中,讓學生在寫作中更易于豐富文章的內涵。譬如,教師引導學生描寫荷花和荷葉。未經細致觀察的學生,對荷花的描寫必然是從最宏觀的顏色和形態進行描寫。而經過細致觀察的學生,將會注意到荷花的脈絡和紋理,注意到含苞待放時候嚴密包裹著的花蕊及其中的還未展開的蓮蓬雛形。未經細致觀察的學生在描寫荷葉時,只是從碧綠的顏色并大片漂浮在水面上這一特點進行描寫。而經過學生細致觀察的學生,更能注視到荷葉上方圓潤晶瑩的水滴及其下方微小的絨毛。對比可見,細致的觀察對學生的寫作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寫作活動之前,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后再著筆描寫。例如,指導學生進行人物描寫的寫作練習。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定描寫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家人、可以是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然后,強調描寫人物之前先對人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從外貌特點到人物形態,從人物語言到人物動作,都進行細致的觀察,并抓住人物的特點,為自己的寫作儲備好充足的材料。由此寫出的文章,對人物的描寫就會更加貼切。
2.注重積累,要多讀多寫
知識在于積累,注重積累對學生寫作至關重要。學生注重生活觀察后,可著手素材的積累。從多讀入手,要求學生要多讀課文、課外書和報紙雜志,勤動筆摘錄成語、詩句、精彩語段等語言素材,并按知識系統分板塊歸類積累。倘能熟記于心,則對寫作不無裨益。多寫,是寫作素材積累的主要途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把那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所見所聞記下來,日積月累,從而豐富寫作素材的積累。積累多了,知識自然也豐富了。學生寫作就有話可說,無從下筆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在“不經意”間得到提高。
(二)善于思考,注重構思和展開聯想
在審題、選材后要認真思考,側重于布局謀篇;使文章內容充實而又生動,則需展開豐富的聯想。
1.注重布局謀篇,合理安排材料
在作文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布局謀篇的寫作知識,讓學生掌握布局謀篇的知識要點。所謂布局謀篇就是在審題、選材之后,對材料的組織、結構安排等做整體謀劃。首先要圍繞中心對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擬出全文的框架。其次是擬定框架后列出寫作提綱。指導學生寫記敘文,要引導學生思考: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怎樣開頭和結尾,段間如何過渡。有了這樣的通盤布局,就能言之有序,從而增強了文章內容的連貫性,使文章的層次結構更加清晰。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亮明主題,然后引導通過采用不同的結構組材成篇。可以指導學生采用總—分的結構形式,或采用并列的結構形式,或采用遞進的結構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有整體的規劃,那文章的結構就更加嚴謹、更完整。
可見,寫作之前引導學生思考,熟練做好布局謀篇,有助于學生一氣呵成寫完全文,避免出現邊寫邊改而致文理不暢的情況。
2.展開豐富聯想,運用寫作技法
寫作本身是一種藝術化表達的過程,流水賬式的寫作很難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因此,寫作還應當富有藝術化氣息,應當富有聯想色彩。對此,結合寫作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他們的聯想,對描寫事物的形象特點通過豐富大膽聯想,并運用優美的語言和精當的描寫手法呈現出來,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例如,寫人在挫折中奮起,可引導學生聯想到陸游《游山西村》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聯想到李白《行路難》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等名句。指導學生寫景時,可引導他們聯想到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等名篇中所運用的描寫手法。學生通過聯想,并能恰當地把優美句子及寫作技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表現力就更加豐富,意蘊就更加深刻。
觀察是素材積累的過程,思考是展開聯想的過程。學生只有經過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思考,才能寫出一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的文章來。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重觀察和積累,啟迪學生的思維并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沈慧.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華夏教師,2018(24):34-35.
[2]萬芳艷.關于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成效的探究與思考[J].才智,2018(20):103.
[3]馬騰.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