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當代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趨勢。道德與法治作為規范學生行為和塑造學生完善三觀的學科,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信息技術融入道德與法治講堂,有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能夠讓學生更為明晰的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精髓。初中生心智和智力趨于成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思維,但是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的優勢,能夠更為宏觀的讓學生明白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讓學生建立完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并以此作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本文將淺析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助力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應用層面;策略分析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它能夠更好的整合教學資源,幫助教師更為宏觀的看待教材,多角度去分析教材內容,讓教師的教學更具有說服力,也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最大化的發揮教學價值。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更為明晰的理解教材內容,讓學生更為具體的明白道德和法治在生活和學習中對其自身發展所產生的意義,并且有助于學生開拓自身視野,對其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的過程起到催化作用,是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有效手段。
一、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在傳統的道德和法治課堂上,教師一般采用以講解概念,講述事例為主的教學方式,其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衍生出的教學內容過多比較刻板,擺脫不了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感覺到乏味,而且道德和政治講堂,應當用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來為學生多案例的講解教材,幫助學生去理解知識,這都是傳統教學難以做到的。而現如今,在道德與政治講堂中加入信息技術,其優點是多方面的。首先,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更加完整的詮釋教材,道德和政治這門學科,對于概念的闡述較多,其中理論知識雖然都趨于白話,但是很多概念理解起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運用信息技術以事例為媒介,以現實為載體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教材內容,并且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夠更加深刻。其次,信息技術可以完善學生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的過程,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它有著很好的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化和拓展,幫助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知識。最后,信息技術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輕松愉悅,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等一系列教輔軟件進行教學,其特點就是生動、形象,可以一改傳統課堂的呆板無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熱情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二、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的運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做好教學引導,激發學生興趣
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個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導入環節,一個好的課堂導入環節能夠讓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當中,也能讓學生認知知識的過程更加的流暢。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勢,趣味化課堂導入,根據教材內容去編排課堂導入環節,可以用一個生活化的問題,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興趣,從而更為積極的投身到課堂教學當中,把這種趣味化的課堂導入以多媒體或者電子白板的形式作出呈現,一個視頻、一個PPT,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在教學《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這一課當中,教師可以用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作為課堂導入環節,用多媒體播放這樣一段視頻“小明去商店購買鋼筆,買完拿回家以后發現鋼筆是壞的,拿去商店要求更換,老板卻不承認這是剛剛賣出的鋼筆,小明該如何維權?”,因為這種事情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而且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貼近生活的案例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順水推舟的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看完視頻以后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做課堂銜接“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該如何正當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那么讓我們走進本節課《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中去尋找答案吧!”,由于利用了信息技術,學生從視頻觀看的過程當中,體驗感更強,興趣更加濃厚,相比于傳統課堂的口頭講述更為直觀,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大大增強,對于提升課堂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強化師生互動
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講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與學生之間往往缺乏溝通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比較被動,在知識理解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卻礙于教師的威嚴不敢提出。在引入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以信息技術為導學工具,師生共同作為學習者去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針對性的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則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學習困難,讓教師幫助自己快速解決問題,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使用“微課”作為課堂導學工具,微課作為一種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的產物,具有用時短,內容形象,教學全面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微課和學生對知識進行共同學習,在學習完以后,教師可以作為“學習者”的身份和學生對知識一起進行討論,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去提問學生,但是要注意,不是以教師的身份,而是以“學習者”請教學生的身份,這樣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夠更大膽的向教師提出自己學習中的不解,從而強化師生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豐富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加入教學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作為信息技術支撐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它的優點在于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利用圖片、音頻、視頻、電子白板等等教輔軟件,具體直觀的詮釋教材內容,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和全面。另外,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的優勢,可以多元化的編排教學內容,在精準把控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的擴展,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更為快速的完成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的過程。
在教學《法制意識促進自身發展》這一課當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法治意識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具體表現?”,在這一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搜集法治意識對生活的影響,然后把搜集結果利用U盤儲存,在課堂當中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對自己搜集的內容進行展示,然后在班級當中展開討論,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由于內容時通過學生自主收集,并且要對搜集內容進行獨立的講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強化,通過學生的集思廣益能夠對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化,相比于傳統教學,通過信息技術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點增多,能夠鞏固學習成果,同時也更好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結束語:
縱觀全文,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發展,在教學當中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增強。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堂導學,和學生之間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強化互動,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日東.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31):124.
[2]何自軍.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9,(7):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