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要跟上新課改的步伐。當前農村示范性高中語文深度教學下作業改革,要在思想與理念革新,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指向語文核心素養,遵循作業自身規律,還應融入生活情境與趣味,精心設計,講究實效,達成語文深度教學與深度學習目標。
【關鍵詞】 ? 作業策略 生本意識 核心素養 作業規律 情境趣味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027-01
201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培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辨能力,提高思維品質。”因此結合農村示范性高中語文深度教學研究實踐,作業改革應著力四策略:凸顯生本意識,指向語文核心素養,遵循作業自身規律,融入生活情境與趣味。
首先,須凸顯生本意識
作業設計要立足于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分析和綜合,立足于能力分級分類的表現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須尊重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做自己的練習。實踐證明對于相同的作業并非每一個學生都能承受。因此作業設計須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比如根據語文素養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級;作業也分成基礎題、提高題、思考題。對于語文基礎較弱的A級,我只要求他們完成最基本的基礎題;對于語文基礎一般的B級學生,我們要求他們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C級,我們要求他們ABC項全部完成。同時我們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引導學生盡量向高一層級的學習任務挑戰。每位學生經過努力都有自己的能夠完成的任務,學習信心足了。分層次作業設計改變了過去單一的作業類型,從學情出發,通過個性化與層次性的作業,給學生自主選擇空間。
其次,要指向語文核心素養
作業設計應立足語文學科特點,著眼于知識的邏輯結構和結構的轉換與表達。當下農村高中學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語文素養存在個體差異。單一化同質化的作業,使學習力強的學生發展潛力被壓制,或使中下等學習力的學生自信心被打擊,也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改要求促進學生發展,使全體學生獲得應有的語文素養,并為學生的不同發展提供更大學習空間。為此必須設計多層次作業,教師因材施教,學生自主擇“業”。
比如積累型作業:主要是積累基礎知識、基本技法。易錯的字音字形,標點的用法、成語的含義及用法,修辭手法,文言知識(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學常識,寫作常識,各種解題技巧等。通過這樣來構建語文知識的框架體系。
摘抄型作業:如名人警句、詩詞對聯、歷史掌故、精品美文、精美廣告語、流行歌詞等。特別注意搜集鮮活、新穎、有時代意義的素材,報刊網絡上的新事件、熱問題等。內容要包羅萬象。這就成了學生自己編的一本書。
微寫作:可以寫自己的學習生活、成長經歷、身邊的人和事,可以寫親情、友情、社會真情,可以探析社會問題等。觸景生情、有感而發,所以這種隨筆有生命力有個性,農村學生有話可說,就不會害怕寫作了。
第三,遵循作業自身規律
語文教學是有規律。作業本身也有規可循。因此作業設計要立足于課程價值的整體結構。
1.要有整體性。要有全盤意識,讓語文作業成為一盤活棋,統一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要整合有效資源,要避免作業單一化與無目的性。每次作業應有明確的目標,前后作業間要有連續性、過渡性。根據不同的文本不同的重難點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內容的作業,從聽說讀寫思的角度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2.要有系統性。一個知識點學習之后,有相應的鞏固該知識點的作業;一個單元學完之后,有單元作業;一個學期學完之后,還有學期作業等等,這些作業分別處在不同的層次上,要循序漸進,要建立作業練習試題的資源庫。
3.要有層次性與個性化。針對學生個性特點、認知水平來設計作業。要少而精,以一當十,舉一反三,做到質高而量精。要有梯度和區分度,以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定難易度,還應預測學生所能夠完成本項作業的程度。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識的潛在功能,通過延伸、演變、拓展,讓學生探索,培養創新能力。
第四,融入生活情境與趣味
語文博大精深,高考語文命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積累和整合能力的考察,越來越突出時代感,貼近生活實際。為此作業設計也應面向高考,融入生活!
作業設計要整合學科教學內容,特別是綜合實踐與校本內容,結合地域、學生實際,規劃出若干個“課外主題活動作業”。如:社會實踐型、情感體驗型、讀書拓展型等作業,可涵蓋健康生活、感恩教育、愛國教育、家風傳承、愛我家鄉等方面。或走進美麗鄉村,感受農村變化;或走進社區,推廣普通話;或走進醴陵瓷谷或淥江書院,感受歷史的變遷;或走進醴陵“三味書屋”或圖書館,品味書香等。學生活動結束,撰寫心得、調查報告,制作美篇、微視頻。這些貼近時代發展變化,貼近學生生活體驗的作業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人生與社會開闊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發展高品質思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下,語文深度課堂教與學中,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都應作出靈活的創新探索,語文作業有新鮮活力,生動趣味,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提升思辨與表達力,讓傳統作業充滿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實踐性,激發了學生無限創造力。
(本文基于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三五”省級課題《農村示范性高中語文作業改革實踐研究》的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張福賓.關于高中生對作業的態度和心理的調查研究[J].語文教育學報,2000(4).
[2]劉以林,張文珍,馮克誠,主編.《學生課業學習素質及其強化》 .
[3]瞿明斕,徐建武.要渠清如許,為活水自來-農村示范性高中語文深度教學路徑探微《中學課程輔導》,2019.
[4]郭元祥. 《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 《課程·教材·教法》,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