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紅
摘 要:數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它在生活實際、科學技術和各個學科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在中考的考試機制下,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知識的教授的一面,對數學文化的一面忽略了。這種片面的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廣大教師應該明白數學文化對數學中考的重要性。下面,本人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結合數學文化教學”“創設數學文化情景”“通過樹立數學文化觀”三個方面,對數學文化和數學中考重要性進行綜合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中考;數學文化
任何一門重要的學科都有其文化底蘊作為積淀,數學也不例外。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對于面臨中考的初中生來說,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難免還是會偏向應試,從而忽略數學文化的教授。初中數學教師們普遍認為,數學文化對數學中考沒有什么重要性,但這是錯誤陳舊的觀念,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普遍重視數學文化對數學中考的積極作用,從行動到思想上做出改變,為培育學生正確的數學觀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結合數學文化教學,緩解學生中考壓力
學生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習階段,已經初步在大腦中建立了系統學習的結構體系。對于廣大教師來說,這是將數學文化和數學知識在課堂綜合教授的最佳時機。只有從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這門邏輯性抽象性極強的學科的認知,而且也能夠緩解初中學生的中考壓力。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初步”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幾何學的起源開始入手,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還有在中國出土的陶罐等圖片,讓學生充分見識幾何的魅力。教師可以講解:“在古埃及,幾何的知識就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運用,大家看看geometry這個單詞,就是由geo土地和metry測量組成的,再看看我國,在夏禹治水時期就已有規、矩、準、繩等測量方法,在西周初期,人們就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同學們知道最早的勾股定理是誰提出來的嗎?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了......”雖然最后學生要去不停地練習卷子上的幾何數學題,但是有了一開始的關于幾何學起源的數學文化的教授,學生在做題過程中,不會感到過多的壓力,學生會自覺把做題的行為當做對數學文化的傳承。
二、創設數學文化情景,培養學生中考數學解題思路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創設數學文化情景,培養學生的中考數學解題思路。如果初中數學教師直接拿來真題對學生進行講解演練,那么勢必會把數學學習的過程變為一場機械式的重復輸入模式,這樣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但有了情景教學,學生的學習就從被動模式變成了主動模式。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我們學校要在大門處設置一個人體雕像,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想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與下部(腰一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與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可以增加視覺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像的高度為2m,那么它的下部應該設計為多高?”學生們根據教師給出的情景可以得出下列方程:AC:BC=BC:2,即BC×BC=2AC。下面,教師在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知識前,可以借助這個雕像的情景引入古希臘的黃金分割比的數學文化背景。古今著名的人文景觀都有黃金分割比的應用,像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還有古埃及的金字塔,都有黃金分割比的跡象。有時候,學生的數學解題思路沒有,往往一整道題都解決不了,這時候換換腦子,回想起教師教授過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方面的話語,便能夠打開解題的思路。
三、通過樹立數學文化觀,升華學生中考數學認知
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價值觀,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傳承人類的文化,為了更好的創造人類的文明而去學習數學。從而為中考數學賦予一定的人文使命感,讓學生明白中考數學是為了人類的進步而設置的關卡。
例如,在學習“比例”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的開始插入達芬奇所畫的素描,《維特魯威人》,讓學生見識真正完美的人類比例,讓學生知道比例的價值,進而引申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像是幾何中的知識,可以應用到建筑的外形上面,統計學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人口普查上面,關于三角函數的知識,可以應用到建筑之間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比的研究上面,從而讓學生知道數學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升華學生對中考數學的認知。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和中考數學息息相關,不僅不是教師心中認為的不重要,反而是非常重要。教師合理地利用數學文化進行課堂數學知識教授,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中考壓力,并起到拓寬學生解題思路的作用。教師通過樹立數學文化觀,升華學生中考數學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邵官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南北橋,2017(8):96-96.
[2]呂永芳.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之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