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駒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改對于地理學科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要求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學生的高分,而忽視了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 逆向思維 綜合素質
前言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除了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所學地理知識以外,教師在加強地理學科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對于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啟發學生主動地、靈活地去思考問題,從而更加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識,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通過逆向思維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理念,使得大多高中地理教師都受到影響,導致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地理成績的提高,而且還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逆向思維的優勢對于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改變一直以來正向思維的思考模式,逆向思維是指與正向思維方向相反但是又互相聯系的思維過程,也可以理解為:“倒著想問題”或者是“反過來想一想”。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多的側重于正向思維的培養,但是長期讓學生運用正向思維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判斷,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模式的建立,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定向的正向思維模式,在培養逆向思維或是其他發散性思維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明確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執教《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地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來分析探究“影響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哪些”,以此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區別于傳統的個人自主思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的交流探討中體驗合作的樂趣,獲得有趣的學習體驗,還可以提升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沙源的種類---坡面流攜帶泥沙進行推斷,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由此推斷出地區水土的流失影響了河流的含沙量。由此,教師讓學生根據這一結論,進行逆向思維的思考,從而逆向推斷出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最后得出影響河流河沙量的因素。這種逆向思維得出結論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占據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性,加深對于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達到極佳的學習效果。
二、通過逆向思維探究命題真假,鍛煉學生的辯證意識
逆向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還體現在通過逆向思維的反向逆推探討某些地理方面的逆命題的真假,進而鍛煉學生的辯證意識。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原理性的知識,如從大氣的冷熱不均到風的產生,再到全球三圈環流的形成,一直到受氣壓帶風帶影響形成的典型氣候,學生在學習這些原理性的知識時會比較難以學習和接受,所以在對這些理論性知識的掌握中,要讓學生學會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探究和思考,能夠有助于學生的深入理解和快速掌握,不只是在對知識的掌握上,還有做題運用中,教師也要讓學生懂得運用逆向思維進行審題和解題,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順利的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執教《河流徑流補給類型》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不同季節中河流補給情況有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這一課程內容,讓學生們運用逆向思維探究季節性積雪補給是不是只有春天才會實現融水補給的?什么樣的氣候才會出現積雪融水,為什么會得出這種結論?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能夠在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中有效地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和探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為后續的高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逆向思維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逆向思維,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從問題的反面去考慮和探究的思維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還可以通過逆向思維來達到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在執教《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內容以外,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化,進行拓展教學,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在教材現有的知識框架中進行教材的拓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沿20 E從非洲北部到非洲南部自然帶有何變化? 在亞歐大陸的中緯地區從東向西的自然帶有何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就要求學生聯系已學過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氣候、地形等因素進行去運用逆向思維進行分析。又問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比缺少了什么自然帶?造成自然帶缺少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從不同側面的一系列提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本質的理解,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講解“天氣”一節時,教師還可以改變“ 填鴨式”的陳述,引導學生對比“冷鋒天氣圖”與“暖鋒天氣圖”。首先,讓學生看圖以后找出兩種天氣形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接著分析若有冷鋒( 或暖鋒)經過我區,天氣將如何變化? 最后,請學生舉例出冷鋒、暖鋒天氣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典型表現通過層層對比,給天氣圖注人活性,讓靜態平面圖變成立體圖、活動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養成逆向思維定勢,推動地理思維中的突破和創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 逆向思維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將其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地理的綜合能力和地理素養,還有助于改變學生對于傳統地理課堂教學的認識,讓學生能夠體會地理課程的魅力所在,從而增強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新麗.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教學探究——以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為導向[J].名師在線,2019(20):62-63.
[2]馮丹.《公轉的意義》和“逆向”思維教學的創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新課程、新教法、新案例探討(系列五)[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7(07):25-26.
[3]孫苗琴.高中地理教學中體現的兩種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與逆向思維[J].科技信息,2006(04):1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