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明
摘要: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體育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小學體育課程對學生的綜合成長將產生直接影響,但傳統知識體系和教學框架的有效性不足,迫切需要新的教學模式融入其中。而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建設,則成為小學校園體育教學創新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則以此為核心,提出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建設意義及建設途徑,為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定向運動;體育課程;課程建設
校園定向運動是一項新型的體育項目,特色鮮明,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推崇與喜愛。從定向運動的基本特征出發,其展現出的游戲性、運動性、競技性以及實用性得到廣泛認可。但現階段,各教育階段對于定向運動的探索尚處于一種初期的探索階段,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研究則是將關注焦點放在小學階段,提出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建設途徑。
一、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建設的意義
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建設,所展現出的價值表現在多個層面,下面主要是從學校體育資源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兩個要素進行詳細闡述,除此之外還包括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對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教學理念的革新作用等等。
(一)整合學校體育教學資源
小學校園作為小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其中涉及到的體育教學資源較多,包括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等,這些都是體育課堂的核心所在。但從現階段小學校園體育教學資源的投入情況來看,很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學習平臺,場地和資源相對匱乏。針對這種情況,校園定向體育課程的建設,則完成了對體育教學資源的全面整合。這其中不單單包括校內資源,同樣也涵蓋了校外資源,能夠為定向運動開展提供服務的場地都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陣地。可以說,定向運動全面整合了學校體育教學資源[1]。
(二)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
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限制了體育魅力的發揮。這就需要依托校園定向運動帶來的便捷性,增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定向運動課程的參與積極性更高,在參與定向活動中則能夠達到身體鍛煉的目標。同樣,定向運動的開展需要學生個體和團隊發揮出作用,根據不同的訓練方式和訓練內容來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為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2]。
二、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建設途徑
(一)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確保定向運動體育課程建設的根本所在,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支持,所展現出的教學效果必將事半功倍。對于小學生而言,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多是圍繞學生的技能掌握、體育成績提升等固定的指標內容,對于學生的發展指標重視程度不足。基于此,在小學校園定向體育課程建設之前,確定教學目標如下:①使得學生具備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行為;②獲得有助于體質健康的相關知識;③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樹立安全意識;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在這種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下,對定向運動的應用有效性具有積極作用[3]。
(二)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是保證定向體育課程建設的根本所在。一方面,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整個定向運動開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能夠將校園定向運動的價值充分展現出來。基于此,在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做好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工作。在教學設計層面,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優化。對于7-10歲的學生,由于其大腦發育日益成熟,且認知能力、識圖以及方向感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于這一群體,在定向運動的開展目標層面,主要是提高興趣及其對地形平面圖的理解能力為主。地圖準備階段,主要是以班級桌椅分布圖、教室和教學樓的平面圖、操場地圖等地圖內容,并引導學生掌握地圖當中的物體,實現對持圖技術、折疊地圖、拇指技術、打卡技術等內容的教學,為后續教學打下堅實基礎。該階段學生的評價側重點主要放在競賽游戲、卷面作業以及簡單的定向任務方面。對于9-12歲的學生,這些有關于定向運動的基本能力均已有所掌握,要拓展和延伸教學目標,了解野外定向并培養其獨立完成任務的信心。地圖準備方面傾向于難度較高的地圖,最好將比例控制在1:3000或1:50000。并檢查初期教學中的技能掌握情況,以定向運動的路線任務為衡量指標,對小學生進行考核[4]。與此同時,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內容設計完成之后,要協調好課時安排,確保定向運動的實施有效性。如開展“爬山涉水尋寶藏”的定向運動活動,教師設置好尋寶路線,并通過黑板或者多媒體輔助設備,將行進路線等進行具體介紹,使得學生初步的掌握地圖當中的標志物,從而讓學生參與其中,共同合作和討論行進路線,激發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校園定向運動體育課程建設,從定向運動的應用情況來看,所展現出的效果十分理想。但由于定向運動尚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并未完全的融入到小學校園當中,需要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并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為兩者的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金華麗,陳勝龍.定向運動對小學生速度與耐力素質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18,40 (04):86-89.
[2]吳國梅.利用校園定向游戲發展學生耐久素質[J].當代體育科技,2018,8 (24):207+209.
[3]李宏福,沈偉如.中小學校園定向運動教學設計的創新性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 (12):86-87.
[4]張曉臣.校園定向運動對小學生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影響的實證性研究[J].運動,2015 (02):61-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