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
摘 要: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務,良好的德育教育對于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也有助于每個學生道德修養和道德水準的提升,初中班主任要對此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不斷的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效能。本文將就初中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初中班主任越發重視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在全面的探索和實踐中有效的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但是在德育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初中班主任要負起責任來,積極的對此進行改進和優化,進一步的激發德育教育的活力和生機,為班級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開展德育教育,要傾注濃濃愛心
德育教育是一份特殊的工作,需要班主任積極的投入自己濃濃的愛心,真正的將該項工作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給予學生溫馨的關懷,讓學生在教師無私的愛中獲得感染,不斷的健康成長。例如,筆者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就傾注濃濃的愛心,和學生建立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上積極的幫助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讓學生沿著正確的學習道路前進,不斷的挖掘自身的潛力。在生活上及時的給予學生噓寒問暖,學生病了主動給予學生多一些的關懷和關注,讓他們注意身體,學生遇到了煩心事,積極的給予學生開導,解開學生的心結,讓學生將主要的精力用在學習上等等,真正的急學生之所急,將學生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將學生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在筆者的用心和幫扶下,班級學生凝聚力、團結度在進一步的提升,有效的促進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和實施。
二、開展德育教育,要發揮榜樣作用
德育教育不僅僅需要班主任進行“言傳”,更需要班主任用“身教”來為學生起好模范帶頭的作用,試想如果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就無法贏得學生的信服和青睞,自然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和實施。因此,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要積極的發揮榜樣的力量。其一,嚴格要求自我。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以及日常的生活中高標準的要求自我,但凡自己做不到的,決不能要求學生做到,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做到嚴于律己,為學生做好榜樣,才可以讓學生自覺地的約束自我、提升自我。其二,發揮榜樣的作用。初中班主任要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努力的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當學生做了好事,像主動打掃衛生、熱心幫助同學、積極進行學習等等,班主任要給予表揚,并讓學生向他們看齊,爭做榜樣,從而在榜樣的熏陶下,讓學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
三、開展德育教育,要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有助于給予學生無聲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如沐春風,自然有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和提升,班主任要積極的以營造良好的班級德育教育氛圍為依托,不斷的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例如,可以在教室中張貼一些名人名言,鼓勵班級學生自強自律、勇于學習,可以懸掛一些名人字畫,引導學生追求高雅,也可以以黑板報為依托,展示一些關于愛國的古詩、故事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而在營造德育教育氛圍中需要教師注意以下幾點。其一,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制定完善的班級規則制度,讓學生以制度為準繩,對自己進行約束,并帶頭遵守,以更好的提升班級管理的效能,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其二,培育班干部隊伍。讓班干部在德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積極的幫助班主任了解班級的實際情況,以讓班主任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德育策略,促進班級德育氛圍不斷的濃厚。
四、開展德育教育,要開展多樣活動
開展德育教育關鍵要將德育教育目標落在實處,班主任要積極的以多樣化、豐富化的德育教育活動來不斷的帶動班級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去體驗、去感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傳統節日,如中秋節、清明節、七夕等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走進傳統、剖析傳統、了解傳統,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例如,教師還可以在國慶節、抗日戰爭紀念日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向學生講述古圣先賢、仁人志士的不平凡事跡,讓學生樹立家國情懷,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又例如,教師可以邀請消防隊員來學校進行消防教育,也可以邀請交警同志來學校開展交通安全講座等等,讓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有效的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班主任要全面的重視起該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斷的研究和創新德育教育高效開展和實施的策略,并在具體的德育教育中傾注自身濃濃的愛心、發揮自身榜樣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開展豐富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活動,進一步的激發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活力和生機,全面的促進班級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寧.探討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9(15):175.
[2]莊曉華.以班主任為主導的初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