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桂
摘 要:將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同時對學生還能夠起到教育、熏陶的作用。為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進行研究,探討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并研究傳統文化教育滲入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1.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逐漸發生了變化,但是,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未完全融入傳統文化,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滲入。
2.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語文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科目,同時也是最基礎的科目,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母語,同時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時代繼承發展,同時也具有顯著民族特色以及悠久歷史的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歷史的文明結晶。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將會促進傳統化的繼承與發展,并且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傳統文化滲入到教學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小學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從小學開始教師就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并且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學生的行為舉止得到規范。
第二,語文是一個范圍廣泛的科目,涉及到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是打開學生知識面的有效方式,教師向學生講述傳統文化,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能夠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對民族文化等有更深的了解,便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第三,一直以來,在很多學生心中語文是一個十分乏味的科目,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有效豐富語文教學形式,例如,在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展示傳統文化典故,學生通過視頻形式進行學習,學習方式生動形象,良好的活躍了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傳統文化教育的滲入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對發揚傳統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這個信息時代,學生被外來的信息侵蝕,崇洋媚外的現象十分嚴重,追其根源在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不了解,持有抵觸態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是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特色,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本國的文化而自豪。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古代、當代的英雄故事,點燃學生心中愛國之火。教育是傳播文化的最佳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教育不僅影響學生,也影響教師甚至學生家長。在中國課堂上傳授的傳統文化倫理觀念,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形成一種社會共存的默認規律,對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3.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入途徑
3.1創新教學方式
小學生正處于特殊的成長階段。在人格、年齡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它們表現出自然的本能。教師需要注意他們的動態和心理需求。從關注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可以確保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語言教師有必要抓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這樣的空間里積極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例如在《春曉》等古詩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特定的情境,讓他們能夠以特定的背景大聲朗讀古詩,并通過文字、圖形等多種形式展示古詩詞的詩句,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種教學情境下,為學生詩意地闡述每一句話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延長注意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相互聯系,以更好地實現古今結合的效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知識,同時也能穩定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
3.2巧妙運用課外資料
任何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課外教材的輔助。課外教材可以豐富課程資源,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理解。例如,“三言經”、“孝道經”等優秀的傳統文化書籍,以其簡潔的語言和積極的能量,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和道德修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后閱讀。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外材料。
3.3情景創設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教學的效率,可以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6]。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教師可以根據文化發展的內容,通過故事內容向學生傳遞一些知識,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詩歌背景的多媒體資料,在南宋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的風暴》中為學生朗讀視頻,讓學生在音樂語境中感受到詩人自己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詩人背景和社會背景,使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墻上張貼一些古代名人的照片,以及書法家的名言名言。教師還應促進學生的積極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結束語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人生觀、價值觀等均未形成,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深,為此,在此階段教師應將傳統文化教育滲入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從小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玲玲.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8(32)
[2]謝小明.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學周刊,2019(09)
[3]孟麗.論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