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蓉
摘 要:作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應針對會計行業的發展需求,培養既能面向會計、出納、收銀等相關一線操作型人才,又能繼續進入高職院校深造的中初級技術型人才。繼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許寶良主編的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后,一線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規律與學生特點,設置在工作任務導向下,讓學生邊做邊學,實現“理實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新課改會計課程特點和會計實踐,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導學,嘗試完成個性化課堂的設計與實踐,實現做學合一,構建魅力課堂。
關鍵詞:中職教學改革;會計實訓;導學案
一、導備——目標定位
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在培養學生什么能力,這是教師每天都會面臨的一個大挑戰。按照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中的三維目標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是教師每一節課的靈魂,甚至每個教學環節都應該設定一個小目標。導學案是教師在調研學生的基礎上,依托教材的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學情而編寫出來的。其設計是基于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是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側重點是“學什么”,“如何引導學”和“學到什么程度”。要求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清晰,重在引導學生結合教學目標進行合作、自學。
我們既不能為了使教學目標便于檢測交流而過分強調前兩個目標的價值,也不能為了強調情感價值目標而降低知識方法目標的達成效果。教學目標能否真正得到實現,還得看教師的教學功力和課堂的適時調控,并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導學案,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情感價值觀形成,促進學生的思維訓練。當然,教學目標的設定也不能過于空洞廣泛,具體的、明確的、符合教學規律的目標,才是有效的。
二、導點——重難點確定
教學重難點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重難點的解決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重難點的確定在導學案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重難點的確定要以教材目標為標桿,教學目標確定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而三維目標正是對教材目標的細分,換句話說,重難點的確立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并為實現三維目標而服務。其次,熟讀教材,深究教材是基本。其實,我們會發現教學重難點往往都是一節課中最基本的但又最主要的,是進一步學習下面知識的關鍵。所以對教材的熟練把握是鏈接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以便更好的確立重難點。最后,重難點要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知識基礎、認知規律、學習興趣等方面上設置重難點。例如:中職生在初次遇到會計專業知識時,對于會計專業術語是覺得很抽象的,對商品銷售發出匯總表是陌生的,對此的理解也容易以偏概全。
以“辦理商品出庫業務”為例。分析本班學生學情,整體班級學生學習態度認真,大部分學生對未來會計崗位有想法,對會計知識有探究的興趣,但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平時比較被動,個別學生沒有興趣;再者,依據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教材前后內容的銜接,我設置本節重點為填制商品出庫單,要求學生要全部掌握,而商品銷售發出匯總表的編制為難點,此知識點相對難度提升,后續課程可以再加強學習。
三、導接——內容銜接
前后知識內容的恰當銜接是突顯導學案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它在導學案編寫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正如自行車的車鏈,少了其中一環,自行車就不能正常騎行。而內容的恰當銜接能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建立高效的知識鏈接,使學生由一點到一線,由一線到一片,再到一面,逐漸由點到面。會計專業尤其講究前后知識的銜接,我們要先了解會計,了解會計的方法和原則,學習會計分錄,辨識原始憑證,才能據此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終編制財務報表。課堂內容能否恰當銜接需要教師下很多功夫。
四、導問——精心問難
首先,以教學目標為方向,圍繞其展開有價值的問難設計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辦理商品出庫業務”一節學生角色定位就是倉庫管理員,那么問難方面就專注于倉庫管理員的崗位和責任以及商品出庫的流程,而非總的財務會計崗位或是材料入庫的相關設疑。
其次,依據學情把握問難的合宜時機。教師要深入了解現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性格特征、知識儲備、學習習慣等,把問難設置在課堂最需要的地方。例如,本節課商品銷售發出匯總表的編制是一個難點,設問:“在填制完出庫單之后,月末主管想快速了解月末產品的庫存量,有沒有什么簡便高效地方法?還是要逐張翻閱成堆的出庫單?”這里需要學生自己展開思考,會計工作紛繁復雜,而中職生對于新接觸的商品銷售發出匯總表還是一個疑惑,有部分學生也思考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巧妙地設疑正符合學生需求,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再引出商品銷售發出匯總表的編制,在理解的基礎上共同攻破這個難點。
最后,問難設疑需在一定把控上結合適量開放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各方面進行思考,畢竟教師在導學案上的問難都是提前設置好的,在某些方面還是或多或少地會限制學生的思考范圍。如在本節課中其中一個問難,就是出庫單有幾聯次?分別有什么作用?這些問難雖然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但是無法開拓學生思維。換種方法,如果我讓學生在課件上觀察多家企業不同的出庫單,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并認識不同之處,留給學生的就是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五、導練——練習展示
會計實訓是一項技能教學,盡管其過程比較機械化,它也能體現出學生內在的認知歷程,無論課程多么花哨,都離不開使其得到落實的練習。教學生實際操作是指在學生認識理論的基礎上教他們如何把賬做好。練習就是讓教師思考,我們到底要學生練什么、學什么?
六、結論
我認為,在中職會計實訓課教學中對任何一種好的方法模式的運用,都要取其精義,通過搭建一個優質共享的教育平臺,找到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還要結合師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教學模式,學校條件,學生情況,就業放向等多種因素,而且要長期堅持,不斷創新改進,才能在教學中取得突破性效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高效、分層地學習。由此,結合新課改教材學會設計并運用導學案開展高效教學,是對我們中職會計教師的一大新挑戰!
參考文獻
[1]強宗平.中職會計教學中運用學案導學法的實踐與思考[J].職教通訊,2013,(18):59-61
[2]焦淑環.淺憶職校會計仿真模擬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革[C].河北省: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