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滿枝
【摘要】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影響著學生一生的學習生涯,小學時期,學生處于身心和品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糾正能夠促進其德育素養的形成,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通過樹立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對待學生要具有包容心和耐心,要學會尊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聯合家庭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推動小學德育教育的成功實施。
【關鍵詞】 小學德育教育 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152-01
0
德育教育實質上是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起優良的道德品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石。小學時期也是學生身體和心理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多東西都處于一個啟蒙的狀態,對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十分重要,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年齡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推動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
一、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榜樣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很大,教師應該言傳身教,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用自己的優秀人格和品質去影響學生,使看不見的德育教育變得更加形象化,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能夠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而且在課外的生活中也能學到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需要獨善其身,把德育教育真正地落實到位,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小學生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很多時間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導,教師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引導作用,通過日常的一些小事件去影響學生,例如,可以主動向學生打招呼,教學的時間內不用手機娛樂,積極參與學生的大掃除,把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比如隨手撿地面上的垃圾,看到學生桌面上的書不整齊可以幫忙擺正。通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榜樣,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德育教育,主動地去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習慣。
二、用心感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當前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生學習知識和接收訊息已經不受學校的限制,平時的生活變得更加多樣有趣,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引。因此,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能力進行了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具有包容心和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各種難題。同時,不僅要對學習表現好的學生具備包容心和耐心,對那些學習成績跟不上的、自律能力不足的學生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存在區別是難以避免的,不管是整體發展還是個體發展上,學生之間勢必會出現個體差別。因此,教師需要包容每一位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公平公正地去判斷其對與錯。此外,老師還應當給予學生肯定、欣賞,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課堂上,倘若只是蜻蜓點水式或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某一個學生,很難讓其他的學生發現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倘若直接點名表揚某一個學生,其他學生就會相繼模仿,課堂秩序也會變得井井有條,并且,教師嚴厲的話語會傷害到學生幼小的心靈,無法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經常肯定表現突出和品格優秀的學生,能夠在其他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用巨大。
三、貫徹教育目標,推動德育工作的進行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需要細心地觀察日常教學中的一些旁枝末節,注意到學生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習慣,在遵守學校紀律的前提下,把教學的目標做到精細化,根據德育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例如,要關注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攀比行為,如今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物質生活富足,學生長時間處于過于溺愛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很難避免會出現攀比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留意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與此同時,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辨別對錯的能力也形成了,因此,教師只要對其正確地進行指引,就能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實現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
四、家庭和學校聯合教育,建立健全的行為習慣教學制度
德育教育不能只依賴于學校的教育,家庭的聯合教育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小學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家長,建立健全的行為習慣教學制度,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大多數不正確的行為習慣都源于家庭的錯誤教育,例如經常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小動作頻繁等,倘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育學生,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需要建立與家長的溝通渠道,可以通過家訪和家長會的方式,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配合教育工作,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向家長提出具體的要求,利用好家庭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要求家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不斷健全自己的道德品質,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樹立正確的榜樣,為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做好鋪墊。
五、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培養優秀的人格,使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順利展開,因此,教師需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完善自身的道德素質,具備包容性和耐心,經常表揚學生,將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目標精細化,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借力家庭教育的力量,推動小學生德育教育順利進行,以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 參 考 文 獻 ]
[1]曾少環.小學德育教育從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開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21(01):75.
[2]李榮榮.加強德育教育,培養良好習慣——以小學生行為習慣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