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杰
【摘要】 ?高中三年的數學知識系統過于龐雜,學生短時間內無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感到復習過程力不從心等。為了提高高中數學復習效率,優化復習方略,本文就高中數學復習問題與解決方略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 ?高中數學 高三復習 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7-157-01
高三復習階段是學習生涯中的重點,直接影響學生的升學。學生在復習階段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學知識,進入了“溫故而知新”的階段。數學學科的知識涵蓋面廣,內容抽象,彼此之間有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在復習的過程中需要構建知識體系,加深對抽象知識的認知,才能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
1.提升高中數學復習質量的價值
高三是學生升學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需要不斷復習學過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學生的應試壓力會非常大。加快高中數學復習的步伐,提高教學質量,能夠直接減輕學生的負擔。傳統高三數學復習強調題海戰術,學生需要反復練習重難點題目,掌握全面的解題技巧,在日復一日的單調練習中,學生反而容易迷失學習的方向,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抵觸感。即使學生能夠獲得較好的成績,對其今后數學素養的提升也是不利的。高三階段的數學深度和廣度都較大,短時間內做好總結和提升并不容易,數學質量的提升,主要是教師做好基礎教學工作,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加工理念知識,構建具有一定規律的復習框架,再進行拓展延伸,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素養。一旦教師認識到數學課程質量與學生數學能力的正比關系,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就能更有效的轉化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具備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能力。
2.影響高中數學復習效率的障礙
數學復習是高中數學沖刺的重點,受一些障礙的影響,仍有部分教師和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復習,拉低復習效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師對于考綱的整理和總結存在誤區。教師作為有一定復習教學經驗的人,是學生復習道路上的領導者,教師對考綱的把握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部分教師對考試重難點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學的過程中又不能將重點簡明扼要的傳達給學生,導致學生對復習缺乏整體而明確的認識,只知道跟著教師的腳步走,卻不能認識到題目背后蘊藏的數學內涵,對考察的理論知識認識不清,影響復習的深度和廣度。其二,是高三學生的學習方向與此前是不同的,學生很容易產生不適應。在高中的前兩年里,學生以學習新知識為主,根據學生自身差異,基礎也會存在差異,在展開復習教學的時候,學生很難依靠自己進行總結歸納,導致頭腦中的知識印象松散不連貫,在實際運用的時候不夠靈活,在單一的考點上浪費過多的時間,拖慢自身的學習進度,甚至影響后期的復習。
3.解決高中復習問題的方略
3.1梳理復雜的知識脈絡,形成理念系統
要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首先就是幫助學生梳理復雜的知識脈絡,幫助學生了解章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逐一擊破,再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的理念系統。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呈梯型,知識點都是逐漸展開,上下章節之間是有聯系的,但高一和高二的學習中,由于高中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還不足,很少有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在復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總結每一個章節的知識點,熟記每一個知識點的特征,再引導學生挖掘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入深入學習的階段。順應知識點的邏輯,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統一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即使對題目中的知識點不熟悉,也能夠結合與其相關的知識點,觸類旁通找到解題辦法。例如,教師在復習“集合的基本運算”時,可以首先讓學生回憶集合內各個領域的關系,明確交集、并集、補集三種集合的區別和含義,然后結合幾何知識,讓學生運用幾何概念來表達集合內各個圓的相交關系。[2]既能鞏固集合的知識,也能復習幾何知識,再由此拓展延伸,學生能夠產生更深刻的印象,提高數形轉換能力。
3.2結合優秀例題,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高中數學中有很多復雜的知識點,涉及到的概念比較多,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很容易找不到思緒,總結整理的時候一團亂麻。為了讓學生找到復習概念的方向,教師可以結合過往學習過的例題和高考考過的重難點例題,幫助學生自然而然理解知識點。首先,高中生的實踐經歷有限,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歸類,讓學生對此有基本的認識??梢越Y合學生的學習特性,將知識點的范圍和概念由簡入深的列出來,如分別總結函數、數列、不等式、三角函數、立體幾何、概率、方程、向量等概念的主內容,并使用思維導圖將這些知識點涵蓋的支概念都表述出來,然后根據不同的概念,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例題,或讓學生分組思考,或讓學生課后練習,讓學生匯攏知識點,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
3.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正確的思維模式
高中數學學習并非為了升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應當在復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不要流于表面,而要結合學過的所有知識,將其轉化為綜合性的解題能力。如解答選擇題“∠A為銳角,則sinA+cosA的值()”時,面對“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能確定?!钡乃膫€選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解答,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畫Rt△ABC,使∠C=90°,學生結合圖像,就容易推導出“sinA+cosA=a/c+b/c=(a+b)/c因為a+b>c,所以sinA+cosA>1,正確答案為A”。[4]如果學生解答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教師應當分析學生的誤區:沒有采用數形結合法,對于問題了解流于表面;不夠細心,沒有考慮到Rt△ABC的情況;基礎知識積累不夠,不能靈活運用等。除數形結合的思想,高中數學中還包括分類思想、化歸思想等,教師可以結合復習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思維模式。
[ 參 ?考 ?文 ?獻 ]
[1]黃書龍.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亞太教育,2015,02:121.
[2]張芹花.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中數學的復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11).
[3]袁振鋼.淺談高中數學復習方法[J].讀寫算(教研版),2014(1).
[4]顧勇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復習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