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聽、說、讀、寫能力是在學習語言類學科時必須掌握的四大基礎能力。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越發受到重視,也因此涌現出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在群文閱讀中適度引入修辭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更能夠讓學生領悟到漢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愛上語文學習,強化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常用修辭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豐富多元的教學模式也開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涌現,群文閱讀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在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一、群文閱讀教學概述
群文閱讀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近幾年來才開始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得以興起的,它是一種具有一定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以“群”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著同一主題尋找多篇文章,以通過合理的篩選與刪改來整合出一組文章,從而通過數篇文章的同時教學來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并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1]。
群文閱讀并非一種孤立的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生在進行獨立思考的同時也學會聆聽他人的觀點與意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遭遇到的各類閱讀障礙,從而及時為學生提供指導與幫助。在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需要更多的關注如何培育學生的語文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選取學生喜愛的課堂組織形式,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修辭教學概述
修辭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表達的一種手段,修辭手法的合理應用不僅僅能夠為文章增色添彩,也能夠構建出極具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文化意蘊。而學習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語言實用能力。小學階段的新課標中提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必要的修辭知識教學,即讓學生掌握基礎的修辭技巧即可。這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全面了解學生當前的認知能力與語文水平,從而結合群文閱讀教學來合理滲透修辭知識,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進行修辭知識的滲透
1.結合單元主題進行探究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往往是以單元的形式來呈現的,因此每一個單元都有著不同的學習主題。比如有些單元的主題是“學習中國文化”,有些單元的主題是“了解科學的思想方法”,還有些單元的主題則是“傲游童話世界”。總之,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各不相同。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布排的這一特征,結合各單元主題來收集并整理相關的閱讀文章。這種方式能夠在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知識的同時也開拓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單元的主題是“自然景觀”,單元內選擇了《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以及《火燒云》四篇以景物描寫為主的文章,那么教師就可以按照“自然景觀”的主題來收集課外文本,并進行相應的修辭知識的滲透。
《觀潮》中寫道:“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前半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浪潮比作“戰馬”,生動形象地展現出錢塘江潮水上下翻涌,快速推進的畫面。而后半句則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了錢塘江大潮涌來時浩大的聲勢。
《鳥的天堂》中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將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了出來,體現出植物的勃勃生機,突出了葉片亮麗的色彩。
《火燒云》中寫道:“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這句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云朵的動態,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不同的文章都具有不同的布排結構、寫作風格、寫作模式,并且蘊含著不同的思想情感。教師需要依據文章的差異化特征來進行閱讀教學,以促使學生能夠認知到修辭手法運用的不同價值,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
2.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體會到修辭的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本身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較為薄弱,且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修辭手法,并感知到修辭手法運用的趣味性。比如在講解到“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這句話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表演馬兒蹲坐的動作,以增強學生的畫面感,促使學生感知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實物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此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例如將葉片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根據它們的不同形狀來進行聯想。有些學生說:“樹葉的邊緣像是鋸齒。”有些學生說:“松樹葉就像是一排排小細針。”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開拓思維,增長見識,打開學生靈活運用修辭的空間[2]。此外,教師需要定期開展仿寫練習,讓學生根據范例文本來進行寫作模仿,從而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提到:“太陽出來了,千萬縷金光像利劍一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種比喻的句式來進行練習。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外搜集一些運用修辭的對聯、俚語、俗語等,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出學生對于修辭學習的興趣。
3.鼓勵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朗誦
不同的經典文章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結構模式以及思想情感。然而它們的共通之處都在于是作者經過千錘百煉所創造的。對于小學生而言,“讀”是“閱”的第一步。首先通過朗讀來品味文章中精彩的修辭語言,能夠便于小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體會修辭手法的魅力,并逐步掌握修辭運用的精髓。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課文,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促使學生與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悟修辭手法給文章注入的情韻。
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當閱讀到“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一句,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呈現出豐收的喜悅心情,用以贊揚小興安嶺對人類慷慨的饋贈。
4.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想象是學習的翅膀。學習修辭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大膽進行聯想和想象[3]。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本身就非常豐富,小學語文教師更加需要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在群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中描繪的意象,理解修辭運用的具體手段。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來設置一個主題,以鼓勵學生圍繞著主題進行修辭寫作練習。
比如以雪花為主題,那么有些學生會說:“雪下起來的時候就好像天空中灑滿了鹽。”有些學生則會說:“雪花有時候就像是春天的柳絮一樣,在風中起舞,然后紛紛揚揚地散落下來。”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順應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視閱讀與寫作練習的重要意義,采取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的方式來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修辭知識的有效滲透,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修辭語言的表達規則,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蕊.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23):119.
[2]谷志平.淺議小學語文修辭教學要點[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1):38-40.
[3]師小娥.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