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記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是學生為數學能力發展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思考如何運用更好的方法來優化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高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變滿堂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在實施分層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在教學前做好分層工作,同時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層合作,然后在課后作業及評價方面也要實施分層。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教學任務;評價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三大主要教學科目之一,同時也是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必備技能。而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分層教學法,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差異性,以此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進步與提升。
一、在教學前做好分層工作
在教好一節課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工作,也就是說要備好課。而在備課中教師要明確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是什么。在確定這些任務之前,教師必須清楚了解所教學生的特點和基礎,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即將達到的水平,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學習任務,如設置基礎性任務、發展性任務和創造性任務。這也是分層教學法實施的關鍵,以確保不同學生能夠實現最近發展區內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教學五年級下冊中的“折線統計圖”這部分知識時,要求數學理解能力差的學生看懂折線統計圖即可;要求數學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要能夠從圖表中獲取一定的具體信息,完全了解圖表中的每個數據代表什么,學會分析數據。而對于具有較高數學理解能力的學生而言,數學教師應要求其能夠使用統計圖中的數據,根據數學問題中的已知條件,來準確地提取所需的數據,并對數學問題進行正確的運算,將學生的思維引到求新、發散的境地。教師通過設置這種分層的數學教學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逐漸接受,從而讓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知識,而數學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滿足。
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層合作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使學生進行一定的小組合作,因為畢竟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孤立的,學生要在相互幫助中實現彼此的促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分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實現思維的碰撞。而且這樣的分組合作也十分的有利于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練習計算圓柱面積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硬紙板來合作制作圓柱,然后通過小組合作來探究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么計算。這樣的一個過程主要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大大提升,并且合作制作圓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圓柱的構成,為計算面積打好基礎。同時合作制作圓柱的過程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的碰撞,為后續圓柱面積等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有效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形成積極思考、合作交流以及總結歸納并最終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在課后作業及評價實施分層
對于課后練習以及課后練習的評價,教師也要組織一定的分層。對數學基礎比較不好的學生一般布置與課堂基礎知識相關的練習題進行練習,可以要求一題一解。對于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選做題,或者發散思維式的題目進行練習。而對于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安排較難的題目進行練習,要求一題多解,溝通知識的縱橫向聯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對于學生的練習,教師也要提供有針對性的評價。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題目劃分為由易到難的練習題,劃分給不同的同學,由學生去完成。而在接下來的作業評價中,教師如果發現有學生非常認真和仔細地完成了作業,就可以在其本子上寫上大大的“優+”,并附上鼓勵性語言;如果有學生因為不細心而忽略掉了一些細節,教師則可以寫一個“良”,并寫下“如果你能把課本上第幾頁的習題再看一遍,你就能夠很快地改正錯誤了。”這樣一來學生不管是得到鼓勵還是建議,都十分愿意接受,做到再接再厲,進而提高了學習自信心。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有效融入分層教學這一有效方法,來改變以往滿堂灌和一刀切的錯誤做法。作為教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做好一定的分層工作,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在分層的基礎上合作,以更好地促進分層教學方法的運用。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后作業及評價實施分層,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萬春,賈云霞.分層教學,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72-173.
[2]王兆銀.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