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萍
摘? 要:三環三學課堂教學模式是由原來的“滿堂灌”、“填鴨式”傳統課堂轉變為小組合作的“三環三學”課堂教學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檢測反饋”的三個環節,自研自探是該模式的主題部分,學生以導學案為依托,在教師的有效組織下,圍繞預設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獨學→互學→群學”這個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方法,以小組交流、展示為主要形式,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該研究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三環三學;自研自探;合作探究;檢測反饋
我校是一所城鎮化農村學校,學生生源主要來自農村家庭。家長為了生計忙于掙錢,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習效率不高。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況,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增加學習的興趣,這都迫使我們要改變單純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因此,語文教學進行課堂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啦!我們的課堂改革應以立足校情、自主合作、三環三學、學生發展為主旨。根據最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新課改的具體目標,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充分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讓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并體驗成功的喜悅。“三環三學”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教學策略;在小組合作中,每個人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組員之間還必須要互幫互助,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只有同舟共濟,小組才會獲得最后的成功。
一、自研自探 樂在獨學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能力主要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因而,建立三環三學的教學模式,首先得幫助學生會學、主動學,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探究。
作為“三環三學”的首個環節“自研自探”,它要求學生能自主學習,自我探究。每個學生在這一環節都將經過“獨學→獨疑→獨悟”三個階段。
在進行《秋天的雨》教學前,上課教師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視頻供大家欣賞,并請同學談感受,激起其他同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了,自然愿意自主探尋,自主學習。其次,在助學單的編排上,上課教師先就課文主要內容、字詞及有關于秋天的詞語進行積累。
第一階段:預習我能行。
自我評價:☆☆☆☆? 組長評價:☆☆☆☆? 教師評價:☆☆☆☆
(一)我能把課文讀到3-5遍。
自評:A.流利();B.有感情()
(二)課文一共____個自然段,先分別寫了秋天的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是一盒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藏著好聞的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吹起了______________;最后總結,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______________,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______________。
(三)我知道“五彩繽紛”就是的意思,我還能用“五彩繽紛”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生字我能行。
多音字:扇、曲
難讀的字詞:溫柔、五彩繽紛、涼爽、頻頻、豐收、鑰匙
我會寫難寫的字的筆順:爽
(五)描寫秋天景色的成語積累。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秋風送爽、遍野金黃、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紅葉似火、秋雨綿綿、果實累累、秋葉殘落
助學單的編寫一定要有梯度,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腦思考,主動探究。每次助學單都要收齊批閱,予以監督,批改后要及時返還學生,并讓學生改正,并且對錯題進行講解反饋,確保每個孩子在自研自探環節高效完成助學單。
二、合作探究? 樂在互學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字詞學習上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在執教《掌聲》時,先請學生自己讀生字,再請幾位學生作為小老師帶讀,然后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互讀,最后請讀得最棒的學生給組內學生進行生字聽寫。看似單調重復,實際上每次讀的目標指向都不同,充分激發了小組內每個學生的讀書興趣,最后的聽寫也是檢測到每個孩子對生字的掌握如何一目了然。教師通過這樣的合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檢測反饋? 樂在群學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而這種對結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稱做“反饋效應”。事實上,在語文的學習活動中,也有一種反饋效應,它是指如果學習者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那么這種對學習結果的了解將會起到強化作用,促進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文本仍然是目前最重要核心材料,而不是參考材料,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用字造句、構段謀篇、表達方式在文本的學習當中深入了解、掌握并運用于生活實際當中。讓學生自己來評改練習作業,比由老師來評改所起到的激勵作用要大,學習效應更佳,因為前者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如《她是我的朋友》中創設情境進行小練筆:
師:他竭力控制自己的哭泣與害怕,在抽血的過程中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假如你是醫生你會怎么安慰他?學生進行想象寫話!寫完后小組交流反饋。
總之,三環三學的課堂教學是旨在通過文本來傳授學生自學、互學、群學的能力,使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體學習與小組的合作有機結合起來。三環三學的助學課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