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君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能夠對學生的數學知識綜合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本文將針對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教學方式展開研究,先確定目前小學五年級應用題的及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最終達到提升應用題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應用題;綜合能力
小學五年級屬于小學階段的高年級,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該階段的數學應用題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非常容易出現排斥心理,進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現象,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其正確引導,讓學生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技巧,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五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小學五年級數學應用題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對學生綜合能力具有一定要求。目前教師已經認識到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在講解應用題的過程中,與學生缺乏互動性,學生很難充分融入到實際課堂中,加上應用題的內容綜合性強,具有一定的講解難度。因此教師為了保證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中并沒有給予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第二,應用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度不高。應用題練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知識實踐能力,一旦出現應用題脫離現實的情況,不僅無法將應用題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還會影響學生的能力水平。
二、小學五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知識點教學策略
知識點是數學學習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應用題中考查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必須確定應用題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其進行充分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整個教材中的知識展開劃分,確定其中存在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在講解中逐漸提升難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知識消化理解過程。針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需要進行反復練習講解,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體積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出長方體的圖片,并在圖片中標識出長寬高,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體積公式。接著為學生展示出其他形狀的長方形,引導學生總結出長方形體積的計算規律。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幾道簡單的應用題,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應用題中。由于解題知識點是由學生獨立總結的,因此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較為深刻,能夠對其進行全面理解。
(二)應用題審題策略
審題是應用題解答中的基礎內容,同時也是關鍵內容。應用題與其他題型的不同之處在于,應用題是將題目中的條件放置在相應的情景中,學生需要通過審題的方式,確定其中存在的隱藏信息以及解題條件等,根據相應情景確定解題思路。因此審題是應用題中最關鍵的一步,教師在講解審題技巧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準確排除題干中的無用信息以及干擾信息,留下題干中的關鍵條件,進而確定解題思路。這一過程能夠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例如,李大媽共有250元錢用于購買化肥,在買完5袋化肥之后,還剩25元錢,求一袋化肥多少錢?教師可以在正式解題之前,讓學生找出題干中的數量關系,確定關鍵語句以及其中包含的隱藏條件。先根據題目中的內容確定5袋化肥一共多少錢,再算出一袋化肥的價格,這種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展開有效培養。
(三)解題技巧教學策略
解題技巧能降低學生的解題難度,提升最終解題結果的準確性。應用題中包含的條件較多,需要學生一步步完成解題步驟,清晰確定解題思路。例如,一個施工隊修建一條公路,每天能修24米,修了15天之后還剩下130米沒修,問這個施工隊完成公路修建需要幾天?在解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已知題目中給出了施工隊的修建速度,求施工隊的完成施工的時間,則需要先確定整個公路的長度,計算公式為24x15+130=250米,再用總路程除以施工速度,250/24=10.4,根據題目環境,需要將最終計算結果加一,因此要想完成整個公路的施工,需要11天的時間。這一解題過程需要學生根據最終所求量,反向推測出解題步驟,這也是解題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之一。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在五年級應用題講解中,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而學生則需要積極配合老師,共同提升應用題的實際教學效率。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高年級。本文從數學知識點教學、審題技巧、解題技巧等方面展開研究,完善應用題的教學策略。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性,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展開有效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畢紅梅. 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解決能力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2]龔麗萍. 基于問題與問題解決的應用題教學對小學五年級學生元認知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