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開紅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逐步深入,教師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綜合性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偏好,為其篩選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而切實改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當下的數學教師來說,如何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關乎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為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對應的問題化情境,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問題化;教學情境;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切實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創設直接有效的問題化情境展開對應的數學教學。通過施行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關注度,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實質性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夠越加嚴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到有效的幫助作用。故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問題化情境的引導,提升自身數學教學質量。
一、教師創設問題化情境的原則
(一)針對性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小學數學時,需要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使數學教學的環境更加多元化。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化教學情境,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并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可以圍繞對應的數學問題情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學生們結合教師講解的知識內容,能夠切實提升自身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水平,最終通過嚴謹的問題分析得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時,必須使情境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便于學生對新學習知識的深度了解,從而使教學更加直接有效。若是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難以達到啟發學生學習的效果,也便失去了問題化情境教學的意義。
(二)趣味性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需要有一定的“誘導性”。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夠一直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專注。為此,教師在創設對應的問題化教學情境時,需要結合學生目前感興趣的內容,設計的問題情境與之相匹配,才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差異性
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和偏好,進行對應的情境設計,以此為基礎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效率。在教師看來,學生之間因為個體差異導致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存在差異性,教師設計的問題化情境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認知,切實提升數學問題化情境的創編水平。
二、數學教學創問題情境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化情境展開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因為這將關系到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性。故而,教師在為學生創編對應問題化教學情境時,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整體性研究。小學階段的數學問題多是源自于日常生活情境,教師為學生創編的問題化情境需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所關聯,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需要結合學生的正常學習規律、對應的問題化情境設計需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問題化的教學情境展開教學。特別是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行程問題”的知識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置對應的問題化情境,引導學生就教師提出的問題記性細致的分析,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對應的問題需要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設置。首先,教師需要結合最基礎的“追及問題”進行相關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對行程問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應加大問題難度,為學生出具“流水行船問題”,來提升學生對于行程問題的整體性認知水平。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解決較難的“復合型行程問題”,使學生的解題思維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在進行相應數學問題的設計時,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日常,使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二)強調教學情境的學生參與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把握好問題化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學生的參與感。隨著新課改政策的逐步落實,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認知也越加明確。為了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感,教師應當在進行問題化情境教學時,注意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教師的數學教學研究,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很難在第一時間領會教師的教學意思。這樣的狀況便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造成不便。故而,教師需要在創編教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和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參與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關于“雞兔同籠問題”的知識時,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相應的溝通交流。通過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教師創編的教學內容:“現有雞和兔子共49只,它們共有100只腳,問此時有多少只兔子和多少只雞?”教師采用有效的語言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教學問題來引導學生就該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切實改善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待到學生順利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教師則可對學生提出更深難度的問題,使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交流更加充分。因此,通過教師的問題情境教學,使得學生的知識理解更加充分,學生的參與感更加強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行問題的設計,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水平以及學生的問題討論參與感,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青青,衛寶華,郝利玲,王一軍.小學數學中“問題情境教學”的設計原則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18):169-170+173.
[2]張洪銀,鞏素芳.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51+53.
[3]張孝文.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