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成為各位高中化學教師的重要課題,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教學成果。據此,本文分析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希望能為各位高中化學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分層教學;應用策略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通過“分層”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團體,每個學習團體所學習的內容、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等都是不一樣的,這既保證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保證了所有的教學環節得以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用甚大。嚴格來說,分層教學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方法的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如此,分層教學就能將整個教學課堂分散成多個學習小團體,保證每個人的學習任務和內容都能符合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學生分層
第一是分層,即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分層。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為任務,先給學生一張表,表中包含溶液配置方法、實驗儀器的特點和用途、實驗步驟、計算過程等諸多項目,讓學生依次填寫,并將填寫結果作為分層依據,由高到低分成A、B、C三層。第二是分組,每一層的學生學習水平都差不多,教師必須采取科學的分組方式,如采取“A1、B2、C2”模式,每5個學生分成一組,以A層學生為組長統籌整個化學實驗過程,同時引入競賽機制,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良性競爭環境。
(二)教學內容分層
教學內容分層應配合學生分層,即對應分成A、B、C三層,A層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范圍廣,而且還有拓展性。例如,A層教學內容為詳細分析溶液的配置過程,并說明水和NaOH的化學性質,以此為基礎分析如何配置NaCl溶液;B層的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但是要求學生完整地表述溶液的配置過程以及各實驗儀器的操作方式;C層的教學內容就相對基礎、簡單,只要求學生能按照步驟配置溶液,簡單復述實驗過程即可。
(三)將分層教學融入整個教學過程
將分層教學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情況,融合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能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此處以情境教學法和生活教學法為例。情境教學法能為學生營造直觀性較強的學習場景,學生置身其中,學習體驗自然更好,學習興趣自然更高。例如,教師以“李明配置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時不小心把滴管上殘留的水珠滴到了溶液里,請問如何做才能讓NaOH溶液的溶度變回1.00mol/L?”為例,創設問題教學情境,讓小組帶著問題進行討論。生活教學法則是在基于情境教學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例如,以“李蘭去超市買鹽,有一款產品標注的是加碘食鹽,她想知道食鹽中是不是有碘元素,她應該怎么驗證?”為例,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小組用實驗驗證碘元素的存在(淀粉遇碘變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基于自身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接受、消化、應用知識,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實踐能力。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仍是最為重要的化學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明確分層教學的意義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應用策略,這樣才能在實驗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江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下),2018(9).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