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忠
摘 要:語文不僅有明顯的工具性,也有明顯人文性,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為人處世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其個人修養、職業素養等都得到較好發展,更適應當前社會實際發展需要。
關鍵詞:以生為本;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素養
中職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成長作用較大。語文是進行其它知識學習的基礎,也是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載體,能夠實現對情感的傳遞。在課程改革之后,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文化底蘊和文化沉積的培養,使其形成相關學習意識,并且積極為學生滲透人文精神,促進其人文素養的提升[1]。
1 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需要注重對其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將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對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篩選,并且將其進行靈活歸類與重組,盡量選擇啟發性較強的內容,進而使其在使用時發揮對學生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引導作用。而教師需要在正式講授之前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充分認識和了解,然后將此作為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實際吸引力,同時使學生在學習時受到相應啟發,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2]。例如在學習《水調歌頭》這一詩詞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當時詩詞的創作背景,使學生在觀看視頻與圖片時對這部分內容產生更深入的理解,豐富其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感受作者豁達的思想情感,培養其在遇到問題時積極向上的心理。在觀看視頻和圖片過程中,也會促進其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發展,使其充分發揮自身個性。就中職語文教學來講,小說、戲劇以及詩歌等內容,均能實現對學生審美的培養,并且使其在學習中感受到人生百態與藝術的魅力,進而受到良好熏陶,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
2 分析課文中挖掘學生內在情感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不僅有深刻寓意,也能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職階段學生證處于青春期,在對其進行人文素養培養時,應注重對課文的分析,使學生的內在情感得到充分挖掘,進而獲得更全面的發展。例如在《過秦論》當中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一些重點語句進行分析,進而在分析中逐漸為學生滲透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而使學生在分析過程中逐漸形成愛國主義思想理念[2]。在分析時除了運用單純講授的方式,也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讓學生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進而對學習內容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理解,如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等。通過這種細致分析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內在情感得到更好挖掘,進而受到人文因素熏陶和影響,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
3 運用實踐性教學方式
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可以不局限在課堂教學,這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學中課時比較有限,同時其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也比較緊密,因此為了使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作用,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構建充滿人文氛圍的教學環境,進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富有人文信息的內容,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公益活動,到敬老院去看望一些孤寡老人,陪伴他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深入到社區當前進行大掃除活動,在活動中,能夠實現人文素養的滲透,增強學生的幸福感。通過這種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使其在學習的同時了解怎樣關心他人,并且也能使其對活動內容產生相應認同感,進而實現人文素養的內化,并且將人文素養帶到不同地方。除了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校園實踐活動[4]。如舉辦一些文藝演出、演講比賽、電影展覽以及辯論會等,多種活動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也能使其人格得到塑造,同時校園實踐活動也能發揮對學生的興趣引導作用,進而使其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
4 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信息技術已經在當前教學中廣泛運用,也是今后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必然趨勢,而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有明顯滲透性。而人文素養的培養不能單純依靠訓練和教導,也需要實現自我培養[4]。中職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但往往教材中的資料比較有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豐富自身閱讀內容和范圍,在閱讀中強化自身情感體驗,使自身人文素養得到較好發展。如《復活》、《活著》、《麥田里的守望者》,其中《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對生命產生更深入的思考,進而更好理解生命的內涵和意義。通過對課外閱讀內容的豐富與拓展,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
5 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教學理念轉變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并且尊重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方式實現對學生的熏染,使其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影響,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實現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獲得全面發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立放.試論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語文課內外,2019(33):229-230.
[2] 李金榮.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J].黑河教育,2017,0(8).
[3] 宋麗.在語文教學中提升中職藝校學生的人文素養[J].劇影月報,2014,0(5).
[4] 祁海萍.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青海教育,2018(2):24.
[5] 王育紅.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J].讀與寫,2019,16(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