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伊
摘要:“體教結合”模式已經在高校初見成效,但其整體發展進程相對緩慢。雖然近年來高校在持續擴招,但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效果并不理想,優質人才數量連年下降。對此,迫切需要高校去摸索“體教結合”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高校“體教結合”模式實施的不足之處,制定培養策略,培養優質競技體育人才。
關鍵詞: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策略
伴隨著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對于競技體育人才方面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為應對競技體育對于優質、專業化體育人才方面的需求,高校的壓力巨大。為應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體教結合”的模式探索顯得十分必要。但從目前的實踐成果來看,“體教結合”還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的“體教結合”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一、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現狀
1987年,我國開始進行“體教結合”的落實和試點工作,開始在高校的高水平運動隊當中開始嘗試。在最初的“體教結合”方案當中,建立了一整套可行性方案,這也奠定了“體教結合”模式的快速發展基礎[1]。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體教結合”在發展中被賦予了更多的思想內涵,也為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開拓了新思路,打開了新視野。可以說,這種模式的出現和發展,打破了傳統競技體育人才單一的“專業隊”培養模式,但由于經驗層面的缺失,“體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夠全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各項政策及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體教結合”的推進,也帶來了一定的發展問題。具體表現在政策制度層面,政策內容不夠全面,在制度體系上,相關部門并未建立具體可行的制度體系,無法對“體教結合”產生積極影響;②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體教結合”的開展,需要大量專業師資隊伍提供支撐,但目前由于高校的不但擴招,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需求增加,也導致專業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專業性不足,很難提供專業化的教學和訓練;③經費投入力度不高。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目的是為我國培養優質的競技體育人才,相比于傳統的模式,“體教結合”所能夠展現出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效果更好,但目前由于經費層面的投入制約,造成人才培養力度不足,所產生的效果不好[2]。
二、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策略
(一)細化政策內容并建立制度體系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也是“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得以實踐和發展的平臺。對此,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應該積極摸索和全面細化政策內容,做到雙方的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為“體教結合”模式發揮出應有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作用奠定基礎。政策內容的細化,是對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提出新的要求,將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為核心,整合各方資源,最終達成競技體育優質人才的培養目標。而在制度體系層面,學校本身要依托自身的實際環境,尋求制度體系建設的方向。學校要全面響應國家提出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依照各項法規政策,建立健全各項學校內的規章制度,為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提供必要條件。也要結合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情況,摸索人才的培養策略和“體教結合”的快速推進模式,從而將“體教結合”落到實處。各司其職、政策細化、制度形成,對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最大化具有積極意義[3]。
(二)優化高校專業師資團隊
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想要發揮實效,離不開專業師資隊伍的支撐。從目前競技體育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不斷擴招,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面臨困境。作為決定競技體育人才專業成長的引導者,其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要對高校的專業師資隊伍以及教練員開展多元化的培訓工作。一方面,校內外培訓相結合。為確保“體教結合”得以全面貫徹與落實,高校要積極開展講座、專題以及外出學習等多元化的培訓模式,以此來提升師資團隊的專業性,對“體教結合”模式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為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已有資源,發揮出在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等多層面的優勢,在分工合作與明確的職能定位中,培養出高質量的教練團隊,從而去更好、更全面的適應未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需求。
(三)提高經費投入力度
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需要經費方面的支持。但自“體教結合”模式實施至今,經費方面的投入力度嚴重不足。對此,高校方面應該加強經費的投入,形成和建立“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專項資金,從而區別于傳統的學校公共體育的經費。這樣的經費投入和提供,才能夠保證高校競技體育人才開展優質訓練和比賽,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產生良好的效益。同時,為應對學校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去摸索和吸納更多的資金籌措渠道,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出臺各項規章制度等,以此來保證高校“體教結合”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發揮人才培養效用[4]。
參考文獻:
[1]郭彩彩,楊光.我國高校體教結合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 (06):151-152+166.
[2]王勝起.“體教結合”模式在陜西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17 (10):46-47.
[3]姬文莉,周建梅.“體教結合”視角下高校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研究[J].運動,2015 (12):6-7.
[4]鐘江,蔣曉霞,李銀銀.“體教結合”模式下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常態化培養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1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