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虎
摘 要:政治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具有四大功能,即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以及政治認同感、法制意識和理性精神。而要培養學生這四大精神的基礎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并將其準確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然而政治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需要背誦的內容較多且枯燥無味,而長期的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喪失興趣,因而筆者將從“趣”出發,探討政治教學當中的“趣”化教學。
關鍵詞:高中政治;“趣”化教學;重難點
一、重難點“數字化”
政治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是四本書當中最為枯燥的。尤其是國際關系這一章節的內容,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學習這一章節內容無異于紙上談兵,因而大多數學生會因此喪失學習興趣,更不愿去深入理解。教師在教授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可以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點來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國際關系的內容,比如數學知識。
舉例說明:在國際關系當中有三大問題,一是零和游戲的貿易保護主義,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三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只有處理好了零和游戲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這兩個關鍵問題,我們才能推動地球村的共同發展,也就是1+1>2。從另一方面來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了一個地球村,而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地球村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X+Y=1。采用這種將政治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更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生活當中與他國建立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二、重難點“圖形化”
不僅在數學學科中有很多易混淆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政治學科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遇到了無法理解的內容,是通過畫圖來理解題意的,而在政治學科當中也可以通過圖形來理解知識點。舉例說明:在文化生活這一模塊當中有兩個難以區分的概念,即根源和源泉。文化創新的根基是對傳統文化的,而源泉則是社會實踐。如果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極易混淆,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比如說在植物生長圖當中標注社會實踐、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創新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重難點“故事化”
很多學生在初學經濟活動這一本書時,無法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還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以編一個小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農民是依靠種植莊稼還有瓜果蔬菜來維持生計的,因此產量越高農民也就過得越富裕。那么怎么樣才能提高農田的產量呢?首先就得引進現代化的工具,多學習一些有關于農業方面的知識。而在這個小故事當中農民就是勞動者,現代化的工具就是生產工具,農民種植的農田就是勞動對象,這三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勞動的三要素。將勞動的三要素通過小故事轉化成為我們在生活當中常見的人或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并加深印象。在理解了最基礎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將這個小故事進行擴充。比如說,糧食成熟了,還沒等到農民去收獲,地里的糧食便被偷走大半。那么偷糧食的這一行為是什么行為呢?自然是小偷的行為,不誠信的行為。在發生了此類事件之后農民只能拿起法律武器,找回丟失的糧食、維護合法權益。而在這個小故事當中其實法律和誠信都屬于上層建筑中的內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讓學生直接死記硬背這一概念,不僅效率不高而且極易與其他知識點混淆。即使學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將這些理論性的知識點背下來了,但是沒有深入理解,最終也難以將其運用到具體的題目當中,更無法將所學的這些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編故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快速記憶,還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這些知識點。
四、重難點名詞“會意化”
政治學科與語文、數學這些學科不同,它會涉及到很多專業性的詞匯。而往往這些詞匯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沒有太大的關聯,這也就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因此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專有名詞的意義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說價值這個詞。雖然對于這一名詞我們并不陌生,但是真的讓學生去解釋這一名詞他們卻無從下筆。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會意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說,為什么一斤面粉可以交換一斤糖,但是卻不能和一頭牛交換呢?面粉、糖還有牛這三個物品都有一個共性——這三個物品都是通過人們的勞動得到的,面粉是人們種植的小麥打磨的,牛是農民養殖的,糖是工人提煉的。但是一斤糖和一斤面粉耗費的人們的腦力與體力幾乎相似,所以可以說這兩個商品凝結了相等的勞動量,而養殖一頭牛卻需要耗費幾年的時間,所以養殖牛的勞動量與面粉還有糖是不平等的。而這三個物品都是用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牛、面粉還有糖這三個物品都屬于商品的范疇。以此類推。只有學生深入理解了每一個專業名詞的含義,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
五、結束語
當今時代,開發具備趣味性創新性的高中政治課堂成為了高中政治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趣味性課堂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知識內容。因而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在趣味性政治課堂當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麗.政治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應把握好的 “ 三個關鍵”[J].教學與管理,2017,(07):84
[2]林炳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 價值及實施策略[J].教育界,2010(5).
[3]任弘舉.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初 探[J].大觀周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