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寧
【摘要】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育部門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美術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審美,增強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在美術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 小學美術 生活化教學 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83-01
0
引言
陶行知老人家曾經說過:“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陶行知老先生主張的是將教育和生活相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應該貫徹這一點,將美術教學和學生的日程生活相結合,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感悟到美術獨特的魅力。但是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由于過分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很容易造成教師主導課堂,教師在講臺上生動地“講”,學生乖乖坐著認真“聽”,再乖乖坐著靜靜地“畫”的課堂。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臨摹教師示范作品的層面。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美術課堂教學不應該只是教會學生千篇一律的畫出構圖飽滿、色彩鮮艷的“臨摹畫”,而是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美、發現美,進而表現美、創造美,畫出的畫要內涵著學生情感的變化,表達出他們的愿望、情緒和要求,體現出他們與周圍事物的情感關系。這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美術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這樣才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潛意識,拉近學生和美術課本之間的距離。小學美術老師應該根據美術課本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引領著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去體會生活,在思考美術創造的時候可以利用想象力創造出一幅美的畫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對美術產生了興趣。興趣會讓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觀察事物特別仔細,感受也特別深刻。這樣,調動學生的身心進行美術學習,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對美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拓展。
例如在上《小雨沙沙》這節課時,春季比較多雨,教師可以等到下雨的時候再講授這節課。先讓學生站在教室走廊里聽聽雨聲(聽覺),看看天空中的雨,看看雨飄落到校園花圃里的花上、樹上、地上(視覺),伸出小手感受一下雨落到手上的感覺(感覺)……回到教室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雨的各種感覺,再引導想象畫出雨天小花、小草、小動物們喝水的樣子。因而學生在繪畫時都能畫上自己的所見、所想,畫面內容豐富,充滿了童趣。
二、將小學美術課堂實踐活動變得生活化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將實踐活動生活化,不僅可以愉悅小學生的身心,還可以增加其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遇到事情總是想要上手進行操作,實踐精神很強。因此,小學美術老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樣也有利于發揮出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實,在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學習,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學習美術也是一種教學途徑,并且這種途徑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它就像為小學美術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整個課堂都豐富起來了,變得多姿多彩。
例如小學美術老師可以向校領導申請,在讓學生參與教室的裝飾美化,在宣傳欄上畫宣傳畫;還可以和社區聯系,讓學生去裝飾美化社區的井蓋等。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豐富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
三、將小學美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的生活化
師生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亦師亦友的,但是師生之間不平等的關系是傳統課堂所遺留下來的問題,這種課堂局面在新時代下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具有消極的影響的。那么,小學美術老師怎樣才可以構建起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并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呢?因此,小學美術老師應該將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生活化,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教學內容要和實際生活相貼近,這樣才可以融洽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進行關愛,要把自己當做他們的朋友進行傾聽,這樣才可以去感受學生的情感,再這樣生活化的環境氛圍中進行授課的化,教學效果也會有效的提升的。
四、小學美術課堂訓練要生活化
課堂訓練是學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時候,這時候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實踐活動,老師要激發出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畫筆來美化自己的周圍環境。
例如,在上《我長高了》這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在課前布置學生帶一些小時候的衣服、玩具,讓家長提供一些孩子小時候學爬、學走路的視頻。課堂上,讓學生看看小時候的衣服,提問“這些衣服現在還能穿嗎?”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玩具,提問學生“現在還有興趣玩這些玩具嗎?”播放一些學生小時候學爬、學走路的視頻,提問學生“現在你們還要學爬、學走路嗎?”再讓學生思考“現在的你會干什么證明你長高了?”學生的大腦一直處在一個活躍的狀態下,將自己的個性充分的展現、思維解放出來,從不同的角度畫出證明自己長高的畫。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展開訓練,充分的將學生的天性解放了出來,學生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學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是美學的啟蒙教育,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身為教師的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觀,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盡可能地讓知識與技能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創設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習到的知識能更好地服務于生活,真正做到“以美育人”,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強主體意識。
[ 參 考 文 獻 ]
[1]林端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探究[J].亞太教育,2019(04):50-51.
[2]張珩.引生活之水,讓美術課堂綻放別樣精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6(03):67.
[3]韓翠翠.巧引生活源泉澆灌美術之花[J].美術教育研究,2014(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