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洋
【摘要】? 從2017年起,廣東省試行以學考為主要依據進行招生錄取,即增加語文、數學和英語3門學考科目,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報考高職院校的主要依據。對于學力處于中低等能力層次的考生實現大學夢是個難得機遇。在數學的教學中,如何既讓學生能在學考考出理想成績,又能為接下來的高考打下堅實基礎,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思考
筆者對本校高二下學期的學生作了一份學情調查,發現只有約34%的學生喜歡數學這一學科,約有6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數學學得很差,約有55%的學生“覺得聽懂了老師的講課,自己卻總是做不出來”,約有60%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習慣是“聽老師講,自己很少獨立思考,不喜歡回答問題”,約有61%的學生會按時完成作業但很少檢查,約有32%的學生認為作業不影響成績,約有54%的學生認為偶爾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約有68%的學生考試前只會看看課本。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基礎弱,習慣差,興趣低的特點。
針對數學學習存在的這些問題,如何利用高三上學期的復習進行惡補,筆者認為在學考前可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一、與學生開展心靈的交流
即在高三開學初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輔導。1、理清思路,鼓勵加油。與高三學生分析學考是機會,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學考的考察難度遠低于高考,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學考的學習是對高考的基礎復習,讓學生明確學考與高考之間的關系。2、對比數據,樹立信心。考生在經過了高中兩年的數學考試后都會發現自己的數學糟透了,很少能考及格,但這些同學在認真準備后在學考中很多都能如魚得水。筆者教過的兩屆畢業班都在學考中能考出了90分(100分制)以上每班都有十幾個人的情況,而這些學生在高考模擬考試中就是三、四個人能及格,平時模擬考試四十分左右的同學,只要在學考復習中稍稍用功,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一般能有70分左右的成績。往屆學生的實際例子,相信對很多學生都會有觸動,心理暗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動力,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工作才有開展的可能。3、梳理情緒,培養興趣。化被動為主動,數學學科的學習是你高中學習不得不去跨過的坎。不管你喜不喜歡,數學科的考試都卡在那,沒有選擇,只有努力去學,興趣往往是逼出來的,要變不學為想學,要去體驗解題過程帶來的樂趣,這是數學的魅力。盡量讓題目難度先降低,解題上也不要刻意去追求數量,重點把學生學數學的心找回來。
二、與學生一起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
對于學習基礎弱和習慣差的學生,讓他們做多點練習是很困難的事,他們有諸多借口,所以教師最好能利用自己掌握的時間讓學生多練,那就是在課堂上更多的讓學生動手練,不讓課堂演變成是老師的一言堂,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很忙,我們才能把知識傳遞給他們。筆者把課堂分割成四個時間段:1、課前小練(約5分鐘)。把這節課要講解的內容找相關的選擇題體現出來,3到5個題為佳,題目要簡單,計算量少,目的是樹立信心。3分鐘時間做題,2分鐘時間校對答案加上簡單點評。2、課中分析(約5分鐘)。本節課知識點的回顧,重難點的分析。承接小題的解析提出知識點,把本節課的相關知識作展示,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不要力求學生能全盤理解,能把本節課的架構撐起來即可,知識的吃透應該留在下個環節。3、課堂突破(約30分鐘)。把歷年學考題進行展示,當堂課利用練習突破。讓學生們先解題,請若干個學生到黑板上來做,然后請程度較好兩到三個學生來講,講題的學生也要有梯度,讓他們互相補充,尋找解題思路、表述過程和方法優劣等。“假如老師提問到我,我能補充什么。”這會是很多學生在老師提問前會去思考的,這樣就能調動更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解題和講題過程中學生也能潛移默化的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適時再進行點評,起到總結的作用,強化知識點,保留解題的關鍵部分。突破歷年真題后,需要鞏固,也需要檢驗,這就需要教師在真題的基礎上尋找類似題目作為練習,當堂做,這個環節如果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整理好思路即可,課后再完整過程。教師在預留時間結束后,直接把答案進行展示點評。4、課堂總結(約5分鐘)。通過黑板上留下的解題關鍵環節,結合本節知識點,讓學生體會知識點的運用。
三、與學生在課余學習開展多媒體的合作
手機是課余開展學習指導的有效工具,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利用手機進行學習是時代的要求。1、下載一些幫助解題的app,讓學生學習更主動。當碰到一些不會的題目,可以借助軟件快速找到解題方法,不會浪費太多時間,要正確引導,不可完全依賴。2、建立班級學習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上教師可以上傳一些典型例題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參與課余的學習,讓學生及時在困惑的時候有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同學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師生間的,逐步營造學習氛圍,當學生有了交流的主動性,學習的浪潮想擋都擋不住。同時老師還可以適時在群上布置一些分層的作業,通過與學生交流促進師生關系,這對教學也是非常必要的。
高三數學學考的教學思考,筆者認為還是如何讓學生認清學情,提高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人人學數學的氛圍,抓住學生的心,構建一個完整教學閉環,才能讓學生考出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