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曾臘梅


【摘要】傳統英語教學中一直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實效性不強等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混合式教學開始越來越多地收到廣大青年教師的青睞。本研究借助云班課平臺建構了線上+線下的英語課程學習環境,介紹了教學設計思路、教學實踐過程并對該教學設計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通過該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優化學習資源、延伸學生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云班課;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張瑞娟(1986-),女,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與認知語言學;曾臘梅(1983-),女,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及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跨文化隱喻能力培養與英語寫作教學研究(項目編號Y201738317)和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2018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英語寫作混合式教學中的隱喻能力培養探究(項目編號:N2018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 云班課與混合式教學
Singh & Reed 提出,混合式學習是“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契合,對 ‘適當的’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旌鲜浇虒W提倡“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 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和監控等主導作用,又要充分培養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迸c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有效地實現了在線學習(online)和面對面學習(off? line)的優勢互補,實際上是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理論等不同教學理論的有機結合。
云班課是藍墨科技免費推出的課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平臺。除課堂教學互動和即時反饋外,它還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圖文并茂的視頻資料、游戲化的經驗值、教師的點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及有效性。其次,操作簡單方便。教師在云班課平臺創建課程班課,即可將發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作業、組織討論答疑、開展教學互動等教學環節。教師與學生通過點觸手機便可完成課程的教與學活動。第三,便于管理。云班課通過云服務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僅有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監督與評價還能真正地實現過程性評價和個性化教學的相結合。
將云班課引入英語教學不僅可以極大地方便教師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探索,還能有效地改變傳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實效性不強的等問題。
二、 基于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在《綜合英語》課程中應用的課程案例設計
筆者以“學生參與式學習”為教學理念,利用云班課進行混合式教學。現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綜合教程3》Unit4Cultural Encounter中的Pre-reading Acitivities為例,對基于云班課的混合式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進行說明。整個教學設計分為課前教學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實施和課后作業三大模塊。具體設計方案如下:
教學內容: Unit 4 Cultural Encounter(Pre-reading Activities)
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課堂討論、課堂測試及課后作業等形式了解Culture Shock的定義、發生場合、不同階段、掌握有效避免culture shock 的主要策略,并能通過課堂討論啟發和課后自主學習完成一個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報告。
教學設計:
課前教學活動設計
1. 教師在云班課平臺上傳微課3個--Culture Shock、Culture Difference in Time、口譯過程中遭遇文化沖突時的解決策略供學生課前學習
2. 在平臺上設計關于Culture Shock 不同階段的在線測試習題4道。
3. 設計頭腦風暴活動兩個:
(1)Words or phrases to describe the physical discomfort that people will suffer from when they are undergoing the cultural shock.
(2)Words or phrases to describe the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that people will suffer from when they are undergoing the cultural shock.
4. 設計課堂討論話題三個并發布在云班課平臺供學生課前思考:
(1)Work in pairs to list some occasions on which people will suffer from the Cultural Shock?
(2)Why people will suffer from this or that kind of discomfort? Please work in groups to give examples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3)Have you experienced culture shock when you first visit a strange place? Please describe the situ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you used to overcome the culture shock at that time?
5. 在藍墨云上布置作業----完成一個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PPT.
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實施:
1. 復習微課1中關于Culture Shock 的定義,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課堂話題討論1的小組討論,通過該活動使學生明白出現Culture Shock 的場合有很多,并不僅僅出現在出國旅游、工作、學習時,即便在同一國家內也會出現Culture Shock.
2. 利用云班課平臺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兩個,通過此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從身體體驗角度對文化休克有個直觀的了解,并回顧描寫身體不適與心理不適的相關詞匯。
3. 帶領學生回顧微課1 中所講述的Four Stages of Culture Shock,要去學生完成云班課平臺上關于Culture Shock 不同階段的在線測試習題5道,以檢測其課前微課學習效果。
4. 簡要介紹有效克服文化休克的常見策略。
5. 組織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詞匯,就以下問題進行個人經歷分享。
Qs: Have you experienced culture shock when you first visit a strange place? Please describe the situ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you used to overcome the culture shock at that time?
6. 引導學生思考之所以會產生文化休克的原因----文化差異。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享中西文化差異的具體體現。
7. 引導學生再次觀看微課2 Culture Difference in Time,并分析該微課的敘述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以該微課為摹本,另選一個側重點,完成一個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PPT。
課堂教學活動。
課后作業:
完成一個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PPT并上傳至云班課平臺。
三、 課程教學設計案例評估
任何一個教學設計都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學過程實施為依托、以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為前提的,因此下面筆者將從教學目標設定、教學活動實施、和學生學習效果保證三方面來對上述教學設計進行衡量評估。
1.教學目標設定。本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是依據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理論來進行設計的。 Bloom’s Taxonomy是在1956年由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大佬Benjamin Bloom提出來的用于歸類不同學習程度的認知框架。后來在2000年經過他的學生Anderson修訂。他們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分為了6個階段:“第一階段Remember,是指能記得/回憶/復述起基本的概念和事實;第二階段Understand,是指理解并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概念;第三階段Apply,是指能夠把知識應用在新的場景里;第四個階段Analyze,是指能夠對不同的知識建立聯系;第五個階段Evaluate,是指能解釋一個觀點或者一個決定;第六個階段Create,是指能夠產生新的原創性的工作。”理論上,這些類別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進行排列,強調累積性的層次概念。該理論為混合式教學設計提供了支架。由于識記屬于低階思維的鍛煉,因此在本次教學設計中主要放在了課前,由學生通過自主觀看教師發布在云班課平臺的3個微課視頻完成;后幾類目標運用了高階思維,即讓學生通過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新的任務來內化課前學習的成果。因此放在了課中和課后來完成。此外,在設計教學目標和任務時也應考慮到了任務難度的遞進性。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如圖1所示:
2.教學過程實施:從上述教學設計案例不難看出,此教學設計有別于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本教學設計基于云班課平臺,整個教學設計主要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所有階段的活動均通過云班課平臺實行。課前學生通過云班課上的3個微課的學習,初步了解Culture Shock的定義、不同階段、有效避免culture shock 的主要策略以及中西方在時間方面所存在的差異。課堂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云班課平臺上完成頭腦風暴、話題討論、在線測試等活動深入理解文化休克所可能產生的場合、文化休克不同階段的心理表征及文化休克會給人帶來的各種身心不適。進而意識到文化差異才是導致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從而主動去關注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異。課后要求學生主動查閱自資料制作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PPT,并上傳至云班課平臺,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系統地認識到中西文化在各個層面所存在的差異,從而為其跨文化溝通能力增加了砝碼。具體實施過程如2圖所示: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退居幕后”,從過去的講授知識的“主演”轉變為統籌全局并從旁指導的“導演”。且各個教學活動的實施均是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的,并且各個教學活動之間也是環環相扣的,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有的放矢,還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3.學生學習效果保證。首先,由于本教學設計中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較為清晰明確、整個教學設計中所涉及的課前、課中、課后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也均是圍繞這些教學目標來設計的,因此從理論上說只要學生按照教師要求,積極參與并完成所有這些教學任務,便一定會學有所獲。其次,本次教學活動,全程采用了云班課這一教學輔助平臺,教學過程中所開展的課前微課學習、課堂頭腦風暴、話題討論、在線測試及課后作業上傳等活動均借助這一平臺得以實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直觀、有效地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任務、課堂活動參與情況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的跟蹤與監督,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 結語
借助云班課平臺所開展的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通過改善傳統課程中所存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實效性不強等問題來培養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利用云班課的動態評價過程,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進行公平、全面、客觀的追蹤評價,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實際操作和應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在利用云班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提前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及測試活動,導致備課時間大量增加,對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如何保證學生在新鮮感過后,依然能保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云班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Singh,H.&Reed,C.: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DB/OL].http://www.centra.com/download/whitepapers/ blendedlearning.pdf,2001.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3).
[3] Anderson, L.W. &Krathwohl, D.R.?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mplete Edition) [M]. New York: Longman,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