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華
摘? 要:小學階段的倍數關系涉及到份總關系、時間路程問題、應用題等多種內容,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生在熟練掌握運算公式的前提下進行倍數關系方面的問題解答,有利于小學生提高邏輯思維和數字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倍數關系方面的練習,提高熟練度。本文將主要圍繞小學數學“倍數關系的練習”教學分析而展開。
關鍵詞:小學數學;“倍數關系的練習”;教學分析
倍數關系問題在解決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規律性,因此學生如果能夠對相應倍數關系之間的聯系以及不同符號對象的代表意義有明確的掌握,則這類問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不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干擾,但是小學生受到自身理解力和運算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夠在不同的問題情景中理清不同代表量的數學意義,因而不能順利解決倍數關系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由易到難,加深學生理解
因為小學階段的倍數關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學生對倍數關系的理解程度對學生的練習效果和學習成績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小學三年級的倍數關系學習中,涉及到除數、被除數、商等多個數學名詞,學生很容易將不同專業名詞的對應意思搞混,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在熟練掌握不同名詞意義的基礎上提高做題的準確率,教師需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從學生輪流發言指出運算公式中的相應名詞的角度出發,逐漸提高學生的練習難度。
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一位數的除法,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運算法則和運算數字之間的關系,然后在練習環節中,需要根據學生座位的順序引導學生輪流發言,即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公式,然后學生需要首先指出在這個算數公式中哪個是除數,哪個是被除數,最后將商即運算結果說出來。通過大概10個學生的發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倍數關系中數字之間聯系的熟悉度,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其他沒有直接給出運算公式的應用問題之中,也能夠及時地找到具有信息價值的語句,并且根據問題描述列出關系式,解出正確答案。這個過程中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動腦,讓他們探索,去發現問題,去歸納問題,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真正的主導者,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知識,掌握能力。
二、小組學習,提高學生解題的認真程度
倍數關系方面的學習,學生需要通過大量長期的數學練習來提高運算效率,而學生在長期的解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厭倦心理,而且在三年級中,學生會接觸到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運算,這類運算的復雜程度較高,學生更容易在進位過程中出錯。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在運算時的專注度,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讓小組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營造出一定的競爭氛圍,學生在略微緊張的氛圍之中,可以有效提高對算數的認真態度,在長期有效的運算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數學課本中涉及到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運算,教師可以事先將班級同學按照6人一組的形式進行分組,然后一個小組的成員將桌子擺到一起,盡量保證小組成員成圓形落座,學生在類似圓形的座位下可以有效地和周圍同學進行溝通,并且觀察同學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小動作或者走神現象,及時對該同學進行提醒,提高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針對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運算,教師可以為小組內的每一組成員都出相同的10道運算題,然后規定大概4分鐘的做題時間,最后檢查學生的做題效果,做題較快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剩下的時間來進行檢查,提高答題的準確率,然后教師將小組同學內的做題效果進行公布,對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有利于激發運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勤加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也可以有效抑制學生在運算中因為馬虎粗心導致結果錯誤。
三、提高學生上課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講題
在傳統的上課模式中,教師負責發揮課堂主體性,而學生則主要跟隨教師的上課進度進行學習,雖然可以保證課堂進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具有一定機械性,不能夠通過展示的方式將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地反饋給教師,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缺乏溝通交流,不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重點講解,因此教師應該進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對于應用題中的倍數關系,可以要求學生講解,教師可以及時針對學生講解過程中出現的誤區進行糾正。
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典型應用題“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是407元,而一臺電腦的價格是計算機的9倍,問買一輛自行車和電腦共需要多少錢?”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提供2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盡量保證學生經過討論都能有相關思路,然后通過學生自愿舉手的方式對問題進行講解,學生需要首先利用倍數知識計算出電腦的價格,然后再進行加法運算。如果學生在講解過程中出現錯誤,其他同學可以隨時進行補充和糾正,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涉及倍數關系問題解決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總結
倍數關系在小學階段會出現在大多數乘法除法運算和應用題之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勤加練習倍數運算,可以有效提高邏輯思維和運算能力,進而為今后高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理解倍數關系為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的練習難度,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清河.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有效思維訓練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7:68-68.
[2]范韋莉.激奇·聯系·分層——《因數與倍數》一課新知教學的反思與改進[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7(4):66.
[3]申武廣.習題“微”處理,讓“思”之花綻放——以“因數和倍數”單元教學為例[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