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先



摘? 要:通過查閱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和運用問卷調查法等方法了解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現狀。得知我區體育課堂運動技能學習主要是以籃球、羽毛球和毽球三項運動為主,多項體育活動為輔的教學格局,學生學習和掌握一門運動技能,對其意義理解的深入程度,決定學生能夠學到某項運動特長和強化運動技能,又可以保證師生更親切的交流。本文對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根據調查對象與任務,查閱大量國內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研究結果進行重點閱讀與分析;針對有關問題,以面談或電話的方式訪問我區高中及其它學校體育教師和高校的專家,就高中學生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咨詢;用Excel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常規處理,并對數據統計處理的結果和訪談中得到的信息進行歸納和整理并做出全面邏輯分析,論證有關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找出存在問題,得出促進對策,為我區高中體育與健康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提供理論依據,促進學生行為認知能力和體質健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意義理解;運動技能;身體練習體驗;學習效益;動因
1研究目的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由奧蘇貝爾在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的連續統一體中,加入了第二個維度,即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高中體育教學的主要宗旨就是“意義學習,理解為首”,以教促學,以學促思,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把“夠用”、“實用”的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自身的“能用”、“習慣用”,并促進學生形成外在綜合思維能力和運動技能運用能力。學校體育是一門由多項運動組成的身體練習體驗學科,每項不同的項目都有著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基本行為和認知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如何激發并維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實現知識的理解做準備;讓學生根據信息反饋,反思、完善、并重新嘗試學習的過程,是值得國民教育進行深入探究的熱點。
“身體練習體驗”是指學生在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體育學習過程中,認同身體練習內容、體驗身體練習過程、領悟身體練習要點。身體練習是一個由不斷的身體刺激與反應所組成的身體體驗過程,身體練習體驗是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行為表現、一種認知活動、一種心理感受。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當代學生健康標準要求倡導體育教學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意義理解認知水平,體育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主要屬于知識技能的應用意義學習層次。學生對身體練習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其核心是學習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習的思維方式大多數學者認為思維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學生對體育學習意義理解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各種運動技能學習把握和合理運用,尤其是在課后體育活動中,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難以依據對運動技能的理解進行自主學習。從長期的學生運動技能教學實踐來看,始終關注的是身體練習外在的學習行為現象,而對意義理解促進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研究并不深入,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改進體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我區進行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調查研究,找出存在問題,提出促進對策,為我區體育課程設制提供理論依據,促進學生行為認知能力和體質健康的全面發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我區五所高中學生為調查對象,以我校學生為實踐載體進行學生的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內容,通過閱讀大量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研究這些方面的相關文獻,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知識和信息,為本文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2.2.2問卷調查法
利用問卷在我區五所高中學生對本研究內容了解情況展開調查。通過在校老師的幫助,共發放學生問卷150份,每個學校發放50份,每個年級各10份。發放與回收過程順利,有效回收問卷15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100%。具體看表1。
2.2.3訪談法
在調查過程中,根據調查指標和部分調查對象進行個別交談,談談參與者對意義理解對促進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益的看法,了解相關狀況,并記錄好相關筆記,整理相關信息。
2.2.4觀察法
通過教學中的觀察及同行老師,學生的訪談,觀察我校及其它學校學生狀況,對一些內容進行研究和思考。
2.2.5數據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相應的圖表結果,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形成結論和建議。
3結果與分析
3.1我區高中學校運動知識技能開展和保障機制分析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健康知識與運動技術學習、理解、運用相脫節,大多只重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教學,而輕視相應的鍛煉身體的知識傳授的通病。有的即使是進行了一些相應的健康知識教學,但由于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學習時機的選擇和知識應用手段等方而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們的體育教學仍然是有技能無知識,有知識無技能的狀態。我區高中體育課在實施方面都比較普及,學校能給予保障機制。由于課程開展的有利因素,就目前狀況來看,我區學生絕大部分都是有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都會利用不同的時間來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釋放壓力或其它目的。
從表2可以看出,有60.67%的學生主要是在體育課上參加體育活動,體育課是學生體育活動技能掌握的重要途徑,學生運動技術學習和運動習慣的養成都是在體育課堂上形成的。因此,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置上,由于體育學習的內容多,不同的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必要順序要處理好,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在掌握運動技術的情況下,理解運動項目的鍛煉意義,形成自主學習和自我鍛煉意思。
3.2高中學生運動技能意義理解認知能力的分析
在體育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不斷重復的身體練習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形成體育學習的認知,進而獲得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認知風格反映了個體在處理信息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穩定傾向性。“學習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大腦活動的內在學習程式,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各種學習目標的達成,必須以身體練習為載體,其核心是學習的思維方式,在一定思維方式的主導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要面對幾十個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異較大的學生,而且是在一個空間較大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在這種現實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并有效的運用于學習活動中去顯得尤為關鍵。在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時,引導學生掌握適宜和認知策略實為重要。
3.3意義理解對高中學生參與身體鍛煉的效益狀況分析
以意義理解為先的教學設計理念,通過“以終為始”逆向設計思維,促進學生深入而持久地理解,是主動學習和意義學習的有效模式。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身體練習刺激,讓學生獲得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進而強化學生身體運動的本能需要和對運動技能意義的深入理解,形成體育學習的原始動力;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學生就會想學、樂學、并形成會學的狀態,有了這種狀態,學生就會高效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培養人格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生運動參與行為可以看作是一種自主學習形式或者體驗的過程。器材場地和周圍情境等對學生學習是敞開的,學生能否自覺參與體育鍛煉是一種對運動技能意義理解的過程。
3.4意義理解對選擇參加運動技能學習項目的影響分析
在體育教學中,明確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動機和原因,是誘發和維持其學習活動的關鍵,是保障體育學習的身體練習行為和認知活動朝向一定目標方向,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的必要條件。學習一個新的身體動作之初,學生需要獲得關于該身體動作的相關知識、基木要求、操作要點等,并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動作表象,這是身體動作學習的初始認知階段。體育學習的意義是發展學生的身體,促進生命的發展和完善,強化良好人格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也由此形成了身體練習體驗與人的發展之間的一種價值關系。對于不同的個體或者群體,學生的個性和不同體質差異,對于體育運動興趣愛好是不盡相同的,每個人的意義理解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對體育項目選擇的不同。
3.5意義理解對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效益的分析
“理解為先教學設計模式”明確了預期的學習結果、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三個教學設計階段。教師依據課程目標、水平目標,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從場地器材、教學組織、學習方式及方法和策略等來進行思考,選擇教材素材設計成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教學活動,這都需要針對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意義理解程度,意義理解的好壞,決定著學生對體育學習行為和認知取向方面的形成。根據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意義理解程度,促使學生在某一體育項目的活動中培養多種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集體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習效益。學生在良好集體意識的主導下,就會與人進行合理的交往,進行活動的組織,從大局出發、與人合作,互相促進。
從圖1、圖2可以看出學生都很熱衷體育活動,對體育課意義理解為能鍛煉身體,強化自己的意志力,而且體育課上有游戲活動,大家都覺得很有趣,還可以放松身心,讓學習變得更加專注。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學生對運動技能意義理解的深入,才能增加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要有多的課外活動形式、好的上課方式和合理的身體鍛煉技術,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們學習。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第一,我區高中體育課程設置較合理,學生能夠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還需要制定合理保障機制。
第二,高中學生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對意義理解的認知程度決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度及參加課后鍛煉身體的積極性,我區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意義理解認知水平不是很高。
第三,體育學習動機和誘因,運動技能掌握的好壞,對學生參與運動鍛煉的主動性有很大的影響。
第四,我區高中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很高,能夠自主的鍛煉身體,釋放壓力,但對運動技能的意義理解不是很深入,影響學生學習思維方式的改變。
4.2建議
第一,學校方面應該把開展體育活動與日常工作相關連起來,為體育課程設置給予優先照顧,為體育課程設置提供保障機制。
第二,以意義理解為教學導向,提高學生學習的認知水平和思維高度,使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地身體鍛煉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義理解能力,讓學生有有信心和有目的的參加體育活動。
第四,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意義進行深入的理解,形成高層次的學習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汪曉贊.多元體育學習評價對中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9.
[2]張國鋒.情緒驅動的人工生命行為選擇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9.
[3]李仲廣,盧昌崇.基礎休閑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胡金平,王少謙,高始玲.體育與健康[J].當代教育科學,2005(24).
[5]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是體育學習的一種價值訴求[J].體育學刊,2013(6).
本論文屬于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課題體育學習的身體練習體驗動因研究(課題編號:120157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