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登
摘 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由此可見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激勵藝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從激勵方法、激勵過程、激勵效果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激勵語言;初中體育;自信心;積極性
一、激勵方法——語言激勵
俗語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認為“教育的原理就是激發的原理,教育的藝術就是激發的藝術”。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你的夸獎,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鼓勵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豎起大拇指、鼓掌、物質獎勵、舉辦競賽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在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還是語言激勵,因為中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較少,心智也還不夠成熟,所以運用語言激勵是最直接,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激勵方式。如:當學生膽怯時,我會說:“世界是屬于勇敢者的,別怕,沖吧!”當學生做不了某些動作氣餒時,我會說:“人類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加油,繼續努力!”當學生過于急躁時,我會說“多準備幾分鐘,別急,慢慢來!”總之,在教學中,我會不失時機的運用語言進行激勵,這樣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這些充滿關愛的語言可以讓缺乏信心的學生找到自信,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體育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學習并掌握運動技能,從而養成熱愛運動、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但現在的學生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弱,心理素質較差,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很容易放棄,所以選擇激勵性的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能從語言中獲取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困難。
接下來介紹一下在教學中常用的激勵性的語言:
(一)肯定性的語言
如:1.你真棒!你做得真標準。2.你學得真快!模仿能力超強。3.太精彩了!請大家鼓掌。在教學中,這種肯定性的語言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愉悅的心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多鼓勵多肯定,少批評少指責的原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指導性的語言
如:1.如果你能把腿抬高一點,效果會更好。2.你再多練習幾次,動作會更標準。3.老師看好你,你再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像這樣指導性的語言,不僅能即時評價學生的動作,還能讓學生完善自己的動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體育課堂的積極評價功能。
(三)評價性的語言
如:1.雖然這次完成得不夠標準,但大家看到了你的努力。2.XXX同學,你做得很好,示范一次讓大家看看。3.XXX,這個高度你能過。即時的評價性語言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句話都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但到底用什么樣的語言則要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問題選取擇不同的方法,正所謂因材施教才能發揮課堂語言教學的功用。
二、激勵過程——激勵教學
激勵教學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和生理的差異入手,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充分利用情感調節,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熏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興趣,優化性格,寓教于樂。
激勵教育教學實施過程實例(跳高課)
學生情況分析:初二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4-15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值青春初期,個個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個性獨立,敢于冒險,勇于挑戰,都想通過自己努力贏得勝利,超越自我。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也比較脆弱,遇到挫折時也易放棄、對自己缺乏信心。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多采用激勵性語言,讓他們在激勵中獲取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挑戰。
教學目標:跳高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跳躍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挑戰和刻苦的優良品質。
教學步驟:教學中,以皮筋和鈴兒代替橫竿,消除學生對橫竿的畏懼心理。抓住跳高這個項目以“勝利是以失敗而告終”的特點為德育點導入。用頂氣球來代替傳統的高抬腿,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得到了熱身,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跳高,教師示范后,讓學生嘗試跳躍,然后利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學。
(一)提問式激勵法。例如,“看看哪個同學跳得好?”當學生推薦出跳得好的同學,我會接下來說“XXX同學你跳得真棒,請示范一下讓大家看看。”如果這個學生比較大方,當他跳完后,我會讓大家用鼓掌的方式來對他表示肯定,然后說道:“未來的依辛巴娃就在我們身邊。”如果這個學生有些膽怯,我會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這么信任你,來吧!為我們展現一下”,讓他感到老師很欣賞他。
(二)目標激勵法。明確目標進行激勵,當一些同學因為嘗試了很多次還跳不過去,我會告訴他:“XXX,這個高度你能過去。只要從失敗中走出來,就能越過新的高度。”老師的激勵給孩子們帶來莫大的勇氣。
(三)點名式激勵法。熟記每一個同學的姓名,是每個教師應做到的。當學生被老師點名時有一種被重視被關注的感覺,別小看這種稱呼,他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糾錯式激勵法。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的成績,同時也要看到他們的不足,所以必要的糾錯也是很必要的,但糾錯時要注重說話的藝術。如“如果你能把腿抬高一點,我想你能上新的高度”“雖然這次你沒完成好,但大家看到你很努力很認真,再多練習幾次就會好一些。”
三、激勵效果
(一)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近代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學是一種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而激勵教學往往能讓學生感到愉悅,帶著這些愉悅的心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從枯燥的動作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從樂趣變成志趣,讓學生以飽滿的激情參加體育運動,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進取精神。通過激勵,讓學生有了敢于參與競爭的意識,而競技體育必有成功與失敗,但無論成功與否,關鍵是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全體同學給予肯定,選擇適當的機會讓他們展示一下,讓其體會成功的喜悅,發現自己價值,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進取精神。
(三)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在練習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及時給予啟發、激勵,學生在激勵中感受到了老師的關心使之有信心克服困難,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百折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