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摘 要:其實,合作學習把學生交流以及合作探究當作基礎,在教學期間注重對初中生創新能力加以培養,對其思維能力進行提升的一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可以在課上增加師生與生生互動,促進師生進行交流,進而活躍課堂氛圍。本文在對合作學習進行相關概述的基礎上,分析初中時期數學科目合作學習期間的現存問題,進而對解決初中時期數學科目合作學習期間的現存問題的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
前言:實際上,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在美國逐漸興起的,其是最近幾年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然而,如今合作學習在實踐教學進行應用期間存在不少問題,預期效果與實際效果相差甚遠。對于此,教師對合作學習在實踐教學當中出現的幾點問題以及相應解決策略加以探索意義重大。
一、合作學習的相關概述
合作學習指的就是通過學習小組這種形式,讓學生經過合作交流對知識進行學習,進而培養其學習興趣、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實現教學總體要求。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具備參與性、親歷性與合作性的特點,除了通過小組形式對教學任務進行完成之外,同時教師需結合學科具體特征實施教學。如在數學課上,教師可借助數學具有較強邏輯性這一特征,讓初中生對一些應用問題加以討論,這樣可對初中生獨立思考以及合作精神進行培養,并且提高教學效果。
二、初中時期數學科目合作學習期間的現存問題
如今,數學教師在初中時期開展合作教學期間,主要存在三點問題。
學生隨意組合,組內成員搭配非常不合理。數學課上,不少教師都對學生進行隨意分組,如隨意讓初中生把兩張桌子進行合并,把同桌以及前后座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幾分鐘的討論。
第二,合作內容選擇失誤。比如,在初中數學之中,正數絕對值就是其本真,而對零取絕對值依然是零,這樣的知識并不需要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討論。因為這種知識屬于定理性的知識,不具備討論價值以及探索空間。但不少教師會選擇這類知識實施小組教學,這樣沒有任何意義。
三、解決初中時期數學科目合作學習期間的現存問題的策略
針對上述幾個主要問題,數學教師在開展小組教學期間,必須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第一,建立科學合作小組。數學教師若想保證小組教學的整體效果,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結合數學科目以及學生具體特征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都應當由性別、成績、能力以及個性不同的學生構成,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而且同組學生間要具有互補性,這樣對學生合作以及互助十分有利。
第二,選擇適當內容開展合作教學。數學教師需按照初中生實際數學基礎和教學大綱對適當教學內容進行選取,同時教學內容需要具備較大討論價值以及探索空間。比如,講授“二次方程”之時,教師就可讓初中生對方程的解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可給各小組分相似但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以及討論[1-2]。
第三,數學教師需重視弱勢群體。教師在對任務進行分配之時,需要注意讓小組內部每個成員承擔不同任務,并且擔任發言人,對于不善表達以及成績較差的初中生,數學教師需要進行適當表揚以及鼓勵,讓學優生來幫助同組當中的學困生。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期間得到鍛煉以及提升[3]。例如,在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進行合作探究期間,教師可讓每個小組對一種判定定理進行探究。例如,讓1和2小組對“SSS”判定定理進行驗證;讓3和4小組對“SAS”判定定理進行驗證;讓5和6小組對“AAS”判定定理進行驗證;讓7和8小組對“HL”判定定理進行驗證。同時對組內每個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并在合作探究期間讓學優生指導學困生,一邊探索一邊說明為什么這樣做,并讓學困生表達自身想法,這樣不僅可以給學困生更多機會,同時還能幫助學困生對判定定理進行深入了解以及掌握。在各小組合作探究之后,讓探究同一個判定定理的小組進行對比分析以及討論,之后選派代表進行綜合匯報。
結論:綜上可知,合作學習乃是新課改重點提倡的一種教學形式。而且,合作這種能力十分重要,如今各行各業都越發重視合作精神、合作意識與合作技巧。而在數學課上,運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能夠形成師生和生生的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模式,促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對自身想法以及觀點進行表達,同時樂于對他人意見進行傾聽,對學習樂趣進行感受,進而提升其課上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鳳桃.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19.
[2]鮑霄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146+148.
[3]裴博陽.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8(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