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進入新世紀,在新課標理念下,在新的語文教學觀念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新的變化。教師要唱好語文這臺大戲,就必須對自己扮演的角色予以充分認識。自走上講臺至今。筆者已在農村中學任教多年時間。學校在一個小鎮上,由于受到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教學設施、學生厭學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我最大的頭痛。基于此,我只有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慢慢摸索、觀看、收集近幾年以來的初中語文統考試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質量;農村中學;教學設施;學生厭學
一、語文老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學生最怕的題。有的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就覺得無話可寫,腦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學生干脆一提起筆來不加思索就亂寫一通,結果是文不對題,分數當然是不會高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作文訓練。我認為第一先要讓學生每天堅持寫一則日記,日記的內容非常自由,學生可以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實在是沒有可寫的可以到書本中或課外書中找一優美的語段抄下來,這樣他們會沒有顧慮,也沒有任何負擔,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第二,讓學生堅持每周練筆二至三次,重視實踐,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刀要常磨才鋒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筆也要常練才能運用自如。練筆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者將觀察所得,記敘幾行;或者因讀書報有感,評論一番;或者描寫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發幾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開頭的片段訓練,文章主體部分的擬提綱訓練、作文情景設置訓練;或者作些學生口述練筆訓練,也可以教師不失時機的作文示范指導。第三,鼓勵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寫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著不當之處。讓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時,免不了學生對作文稿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完善。待學生把經自己反復修改的作文稿交給老師的時候,老師還得針對學生寫作實際,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價,該表揚、肯定的應給予表揚。
二、語文老師應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有了興趣才能夠有最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導者。那應該怎樣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呢?首先,可以設計一種情景教學法,可以講表演、音樂、演講等方式都運用進來。例如:高一教材第一冊的第一篇文章——沁園春·長沙,老師可以在講課前,播放革命時期的影片片段,讓學生從影像上了解此詩的背景,并且在誦讀的時候可以配上慷慨激昂的音樂,充分體現出毛主席在詩中所表現的意氣風發的精神。然后,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下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語文老師應重視文言文及課外古詩詞的積累、背誦及默寫
從2005年云南省的語文中考試題來看,第一部分的“積累和運用”占20分,而古詩詞的背誦默寫就寫占了一半的分值。從這里可以看出,古詩詞的背誦默寫是相當關鍵且重要的,也是學生最容易得分的題型。但這些分值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因為他要求在默寫的詩句中不得有錯別字,而且有的也不是死般硬套的給你出上句讓你補下句,而是一些理解性的默寫。
四、語文老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每次的考試中,閱讀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僅有現代文的閱讀,而且有文言文閱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不要包講或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那么要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在我們的教師在上閱讀課文時,與講讀課文一樣,把一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文章浪費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做到四個字“三多三少”——多讀書少做題、多感悟少分析、多積累少講解。另外還要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俗話說'三日不讀書便言語無味',我認為'學生七日不讀書便是半個文盲',要把讀書變成學生本身的一種需要.再加上我們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受條件的限制,勞動負擔重,見聞少,視野小,生活閱歷單調,在寫作文時無材料可寫,無話可說.在閱讀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閱讀,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讀的東西的含義,沒有開動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閱讀。我們在訓練朗讀時,要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以讀為主”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某種程度上提示我們提高學生的語感的基本方式是讀。另外在文言文的閱讀方面,要多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其意思。還要加強文言文的背誦。
五、語文老師應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習的質量是很重要的,老師和學生要做到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到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首先,老師要做的是交出自己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具體做法是:了解文章相關背景、作者簡介等內容,可以留給學生課前了解,他們可以通過書本資料、網絡查詢等途徑來找到他們想要的資料,并且老師在開始上課時,可以請學生來講講他們自己對于文章背景和表達思想的了解,老師在聽過之后不要及時做出評價,而是等到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慢慢透露出文章的意義,這樣來說,不管學生講得對或是錯,都會得到鼓勵。然后,要充分利用學生聽課過程中接受能力的波峰和波谷,據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前5分鐘接受力較低,后來隨著時間增長會顯著提高,最后十分鐘時又會后下降趨勢。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安排好時間,將重要的內容放在中間講。
六、語文老師要有愛心和敬業精神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必須要花上一定的精力。上課之前要認真備課,認真的鉆研教材。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必須要落到實處,不要只是讓學生下去做,而自己卻從來不看做的結果。對學生的教育要“嚴中有愛”,讓學生愛上你所教的科目。我們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有蠟燭的精神,春的風格。
總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有創新、有責任心、有愛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們遵循教育規律,腳踏實地的工作,不斷探索,勇于實踐,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
參考文獻:
[1]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4.
[2]劉嬋.微博在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