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彭
摘要:籃球運動是一些重要的體育活動,對提升籃球隊員身體素養、競爭意識具有促進意義,并且受到廣大籃球隊員的青睞。然而,受到經費投入、教學因素的影響,導致籃球訓練隊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本文以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為研究對象,分析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的現狀,提出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的改進措施,旨在增強籃球訓練隊凝聚力。
關鍵詞:籃球訓練隊;現狀;改進措施
一、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的現狀
(一)經費投入問題
經費是籃球訓練隊生存的保障,無論是籃球訓練,還是籃球訓練隊比賽,都需要經費的支撐。然而,從當前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來看,部分學校存在不注重籃球訓練隊情況,在籃球訓練隊投入方面存在缺失。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籃球隊員的訓練情況與比賽情況,使籃球隊員訓練積極性不足,進而影響到籃球訓練隊組建。
(二)訓練方法單一
訓練方法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籃球隊員參與的積極性。基于籃球課程不僅涉及到實踐教學還涉及到理論教學,通常情況下,對于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籃球隊員較為不熱衷,加之籃球教練采取的訓練方法單一,使一些抽象的籃球知識,籃球隊員不容易理解,進而影響到籃球隊員學習興趣。同時,籃球隊員籃球知識獲取途徑較為單一,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不能夠滿足籃球隊員學習籃球知識的需要。
二、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經費的投入
隨著陽光體育活動的推廣,籃球隨之也受到人們的關注。學習籃球對發展籃球隊員思維能力、增強籃球隊員體育素養具有促進意義。因此,專科院校應該意識到籃球的重要性,鼓勵籃球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加強經費的投入,完善籃球教材,進而促進籃球訓練隊逐漸。同時,專科院校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與外界籃球隊的合作,吸引資金的注入,充實籃球經費,進而帶動籃球隊員參與到籃球訓練隊的動力。此外,專科院校應該汲取其他院校的籃球訓練經驗,更新籃球設備,加強資金、技術的投入,為籃球訓練隊組建構建一個優越的訓練環境。
(二)增強籃球訓練隊滿足感
籃球教練應該通過有效的方法提升籃球訓練隊滿足感,激發籃球隊員訓練積極性,進而增強籃球訓練隊凝聚力。例如:籃球教練應增強與籃球隊員交流,了解籃球隊員個人情況與身體素養,增強每一名籃球隊員信息,進而才能夠更好的對籃球隊員開展籃球訓練。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籃球教練應觀察籃球隊員,及時掌握籃球隊員籃球訓練情況,了解籃球隊員籃球學習困惑,采取針對性方法幫助籃球隊員解決訓練困惑,增強籃球隊員籃球訓練自信心,進而增強籃球團隊默契。此外,為了增強籃球訓練隊默契感,籃球教練可以為籃球隊員多組織團體合作訓練活動,使籃球隊員與籃球隊員之間彼此加油默契感,進而提升籃球訓練隊競爭力。
(三)創新訓練模式
為了增強籃球隊員籃球訓練積極性,籃球教練應該改變傳統訓練模式,融入新式的訓練方法,使籃球訓練多元化,增強籃球隊員訓練積極性,進而增強籃球隊員籃球素養。例如:基于籃球比賽時間較長,對籃球隊員耐力要求很高。在耐力訓練中,籃球教練可以引領籃球隊員開展攀巖活動,創新單一訓練模式,使籃球隊員在欣賞風景的同時,增強自身身體素養與耐力,進而更好的參與到籃球比賽中。同時,籃球訓練中,籃球教練還應該融入德育教育、人文素養教育,實現籃球訓練與德育教育的相融合,將德育滲透到籃球訓練的方方面面,增強籃球隊員道德素養,為籃球隊員樹立“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比賽信念,增強籃球隊員團體凝聚力。例如:在日常訓練中,籃球教練應引領籃球隊員團結互助,將這種團結友愛植入到籃球隊員意識中,進而增強籃球訓練隊凝聚力。
(四)開展互聯網訓練模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教育。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應該與時俱進,借助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籃球訓練平臺,整合籃球知識內容,將籃球知識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課件,納入到互聯網平臺中,使籃球隊員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獲取、學習籃球知識,滿足當代籃球隊員學習籃球知識需要。籃球教練在訓練之前引領籃球隊員觀看籃球訓練視頻,增強籃球隊員對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訓練中,加強籃球隊員籃球技能的訓練,增強籃球隊員籃球實踐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進而提升籃球訓練隊綜合素養。此外,為了豐富籃球訓練模式,籃球教練可以借助多媒體為籃球隊員授課,為籃球隊員播放一些籃球明星的訓練過程,如姚明,讓籃球隊員意識到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增強籃球隊員吃苦耐勞性格,進而促進專科院校籃球訓練隊的組建。
三、結語
綜上所述,籃球是一項競技性體育活動,對增強人們身體素養、籃球技能具有促進意義。因此,專科院校應該重視籃球訓練隊組建,加強資金的投入,完善籃球訓練設備,為籃球隊員營造一個良好的訓練場地,增強籃球隊員訓練積極性,進而增強籃球訓練隊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周全權.無錫市五年制高職女子籃球訓練計劃現狀研究[J].武術研究,2017,2 (12):133-135.
[2]卡的爾·買買提居馬.喀什地區英吉沙縣中籃球隊員籃球訓練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 (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