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相
關鍵詞: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一、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分析
校本課程是一種動態的、生成性的評價與設計活動,強調貫徹落實教育部門設置的課程,對本校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進行全面且科學地評價,高效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開發具有實踐性與特色性的課程,確保學生選擇的多樣性。通常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表現為:①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育課程是高中教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旨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所以體育教學應該立足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落腳點,對教學體系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1]。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是要發揮體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彰顯學校的體育辦學特色,因此體育校本課程要求教師從學生的體育需求出發,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依據,適當優化教學內容,進而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效改變傳統體育課堂沉悶和低效的現狀。②促進體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很多高中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差異性以及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學校若是一味機械性執行上級教育大綱,往往會遇到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繼而影響到教學質量,而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也是學校根據辦學實際來優化教學資源的重要舉措。同一地域或不同地域的不同學校,在辦學環境上有所差異,具有各自的特色,學校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來開發校本課程,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體系,高效利用教育資源,才能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可以說,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不管是選擇因陋就緊的方式,還是選擇因地制宜的方式,都能優化配置學校資源,使體育辦學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實現體育的良好發展。
二、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
第一,轉變教學觀念。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度取決于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所以學校應該積極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主動邀請課程專家參與教師培訓教育活動,加強彼此的溝通與聯系,對教師的知識結構予以完善,從技術和觀念的層面實現教師雙向角色的轉換。通常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包括:由“施教者”轉變為“研究者”,由“消費者”轉變為“生產者”,由“主導者”轉變為“促進者”,由“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2]。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從原本的實踐經驗類型轉變為專家類型,為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深化課程開發。對于課程設計,若體育教師只單純依賴于自身的教學經驗,不能多方向進行參考設計,抓不到重點,既無法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和教學目標,也不能達到鍛煉自己的目的,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鑒于此,高中學校應該做好體育教師的校本課程培訓工作,要求教師對體育校本課程的實質加以明確,善于從網絡媒體或其他學校獲取相關經驗;或者是引進專業的教師隊伍,以此完成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例如:開發操舞類校本課程時,學校可組織青年教師參與其中,鼓勵其在課程中融入自己的青春活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
第三,創新評價標準。要想有效開發體育校本課程,高中學校應該積極改革創新現有的考試評價體系,根據學生的日常上課情況和個人特點進行素質教育、綜合評價。如評價操舞類校本課程時,必須要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予以明確,立足學生個人特點、學校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階段實施形式不同的評價,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
第四,積極開發利用校內外資源。體育校本資源十分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要想合理開發和選擇課程資源,學校必須要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優先開發對學生發展有意義的資源或學生迫切需要的資源。同時學校需要從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出發,開發學生能接受、認可、理解的校本課程,使其與學生認知規律和身體狀況相符,以便學生身心體驗[3]。此外,學校應從本土校情出發,準確找到校本課程開發的基點,充分利用學校設施、學校自然環境、體育文化、體育氛圍等資源進行課程的開發,認真落實開發工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需要學校正確認識其對體育教學的作用,立足本校實際來轉變教學觀念,深化課程開發,創新評價標準,積極開發利用校內外資源。這樣才能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質量,促進學生主動精神的培養,實現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信息技術背景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運動,2018 (22):106+29.
[2]仝來紅.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策略[J].運動,2018(15):102-103.
[3]楊謙.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