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達爾莫
【摘? ? 要】“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問,發(fā)現(xiàn)學生在理解知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上課開小差。提問教學法在現(xiàn)今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非常普遍,但在運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提問教學法?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23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相比于初高中生來說要稚嫩許多,他們不能夠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需要教師時刻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問教學法則有這樣的作用,能夠檢測學生們的上課情況,以便教師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本文就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做出相關探討。
一、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檢驗學生的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在教師上課時,一般都會重點講一個或兩個知識點,并不斷地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為了讓教師能在結束一個知識后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師會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以便下一步再進行講解其知識點,還是進行新一輪的知識講解。例如,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講完有理數(shù)這一知識點時,出了一道關于判斷是否是有理數(shù)的數(shù)學題,并隨機點名一位學生進行作答。這就檢驗了這位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在學生進行課堂預習后也可運用到提問教學法,這樣不但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加深了學生對其知識點的印象。
(二)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
一般學生上課都有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注意力分散,在課堂上教師上到一半就可能看到學生趴在桌上休憩,或是轉頭被窗外的事物吸引或是專注于手中的事物,又或是與他人開小差。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得不將沉浸于學習之外的學生拉回學習的氛圍之中,又不能在一次輕柔的叫喚后又讓他們被學習之外的東西吸引,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課堂提問教學法對其挽救,這樣可以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學習上,然后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腳步,徜徉在知識海洋中。例如,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看到學生開小差后出了一道趣味數(shù)學題并請了那位學生作答,那位學生的注意力頓時集中在數(shù)學題上,其他學生也會隨之思考這道數(shù)學題。這樣全體學生的學習氛圍都得到加強,同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提高了許多。
二、提問教學法在現(xiàn)今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于流程化
教師在提問教學法的運用上很容易形成一個思維固化,就是教學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知識,沒有考慮是否適合運用教學提問法就在課堂上的某個固定時間提問,而且提的問題毫無新意可言,讓學生食之無味,就像一道流水生產(chǎn)線,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很喜歡在每節(jié)課的開端問學生關于這是什么的問題,學生對此都感到很厭煩,因為一次感到很新鮮但次次如此還是每天不斷重復,毫無變化,再怎么新奇的東西學生都會感到厭倦。想要擺脫這一現(xiàn)狀,就要在對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還要在課堂上見機運用才行,在對的時間運用對的方法,才是擺脫流程化的提問,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從未停止,需我們教師不斷奮進才行。
(二)問題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對于探索對象的過程普遍都是從問問題開始的,在他們能辨識物體時他們的父母會問誰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在他們上小學時他們的教師會問他們學習的東西,甚至在他們寫作業(yè)時,面對他們的作業(yè)本也是問題。對于見多了問題的他們,教師的提問方式及其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太過生硬的問題首先會讓學生感到別扭,其次無趣的內容提不起學生們絲毫的學習熱情,更別提呆板的語氣會讓他們注意力有所集中。所以對于提問的問題不能太死板,要有所變通,如一道算術題要想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就得在提問內容中加上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饞嘴的學生都喜歡吃的,可以在數(shù)目后填上食物名稱,讓學生融入進去。這樣學生不但學得快,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
(三)缺少課外拓展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很少會提及課外知識,由于要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們都把注意力放在書本教學,忽視了課外知識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即使小學會發(fā)一些讀物給學生們但仍是不夠的,特別是在對小學生的提問上缺少課外拓展,令小學生的知識面僅在書本,這樣小學生學習不到融會貫通的方法,學習到的知識也很難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上。
三、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力求問題有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在教師這一行業(yè)中創(chuàng)新是彌足重要的,是教育事業(yè)能夠興旺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想教學效果好,就必須創(chuàng)新,在教師提問時的問題就要力求創(chuàng)新,此為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之一。若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他的課堂上問出一個有新意的問題,那么他的學生會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那,并且開動腦筋不斷探索答案,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的大腦得到開發(fā),學習也有了進步。因此,教師問的問題不能是那些陳詞濫調,要新出一定的高度,但也不能只為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往奇特的路線,將學生帶歪跑偏主題,這就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得不償失了。
(二)問題要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亞里士多德曾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學生對于學習的探索都源于對問題的驚異,因為遇到不會的問題會激起學生對它的求知欲,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前提是,這個問題是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的問題。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需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并運用在問題中。例如,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了解班上大部分學生到喜歡籃球后,那么教師就可以舉一些和籃球相關的數(shù)學例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同時,進行課外拓展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在緊扣教學重點的同時,適當?shù)販蕚湟恍┱n外知識,進行提問。這樣不但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開闊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為他們未來的數(shù)學學習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一位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一道應用題,這位教師在問題中提到學生從未聽說過的蝴蝶名,并進行了科普,同時還倡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就這樣,作為教師我們不但達到教學效果,還幫助學生學習到了其他方面的知識,并且懂得要保護環(huán)境,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了。
數(shù)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需要我們加以重視。提問教學法在當今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較為普遍,但是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更新,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