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祥應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系統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加強聽、說、讀、寫間的聯系。單元整體教學,可以使教師在備課時從主體單元出發,加強文本之間的聯系,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單元整體教學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076
一、研讀教材,整體規劃單元教學目標
要實行整合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整套教材進行研讀、分析,準確把握好每個知識點。通過單元的序列性,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要對冊與冊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教師在備課前,要找到每個單元在主題、知識點和觀點上的差異,進而將純粹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以滬教版小學三年級第六單元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從縱向上對整個單元進行分析,并將三年級教材與其他年級教材聯系起來。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此時的學生有一定的識字量及句型儲備。這就可讓學生在了解了篇章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的“讀”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在制訂第六單元的教學目標時,也要聯系其他單元的教學目標,既要考慮到各個單元的相對獨立性,也要將前面幾個單元的教學重點進行鞏固復習,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因此,筆者在設定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分析了本冊其他單元的教學目標,最終設定了培養課文朗讀和預習習慣的教學目標,以期不斷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二、關注學生年齡特點,適當調整教學目標
由于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不同,其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制訂和實施單元整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段特點,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夠,故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應重點關注字詞,尤其在預習與復習階段,可將單元中相同部首的生字進行整合,開展生字游戲教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具備一定的詞匯量,但對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還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在整合單元教學目標時,既要考慮到學段的特殊性,做到承上啟下,重視字詞的學習和積累,也要考慮到當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將對字詞句的理解融合起來,通過主題單元教學,使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語言學習和積累。五、六年級的學生,要重視篇章的學習,體會作者的情感,故教師可將單元中具有相同情感或相同寫作手法的篇章進行整合,根據學情酌情增加課外閱讀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句段和篇章的對比學習。
例如,在教學滬教版小學第三冊第六單元時,可結合學段要求將教學重點放在句段的理解上,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字詞的含義;結合單元目標,繼續對詞語進行解讀,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結合學段要求,引導學生在品味句子的過程中理解字詞的含義,并將字詞教學與句段理解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句段學習中更好地體會字詞的含義。
三、深入解讀教材,調整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
由于一個單元往往有多個教學目標,故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很難用一個甚至幾個課時完成。因此,教師在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要研讀分析教材,并對整本教材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和整合,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劃分,確定好不同單元的具體教學目標,讓語文整體教學的開展更加科學合理。
此外,教師也可根據教學進度和目標,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提前做好學習準備。比如,在閱讀型整體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列出學習單,讓學生對整個單元同一組的閱讀文章進行預習,并將自己的疑問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同時,教師可將一些經典范文整合成讀寫結合的單元教學內容,通過課下的摘抄積累,讓學生對這些范文進行背誦、仿寫,從而達到讀寫結合、互相促進的目的。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備課時,不僅要顧及學情與學段,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由于學生的預習能力和學習熱情存在個體差異,故教師可為他們布置不同的預習任務。如對那些學習能力和自覺性較弱的學生,教師可布置一些基礎性的學習任務;對那些學習能力和自覺性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布置一些發散性和拓展性的預習任務。這種層級式的任務布置,可降低學生對預習作業的抵觸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而針對不同類型的單元主題,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也應有所調整。如在預習閱讀類型的課文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讀課文;在讀寫結合的課堂上,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些寫作情景,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進行單元復習和綜合復習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對學習方法和所學知識進行總結交流。這樣的任務布置,既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一學期的第五單元時,課前可先讓學生通讀本單元的導語和課文,并仔細觀察課文里的插圖,使學生對本單元形成整體感知。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前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本單元文本相同的地方做標記,培養邊讀邊思考、善于提問題的好習慣。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將自己的疑難問題集中起來進行解決,為課上的學習做好準備。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選取本單元的精彩部分和具有代表性的優美語言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重點關注需要精讀的課文。由于語文知識在單元內容中是相輔相成、相互關聯的,故可根據本單元的幾篇游記,讓學生找出共性的內容,或對不同的課文進行比較,采用聯系上下文、查閱工具書等方法進行反復練習。小學是寫話的起步階段,通過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可發掘出本單元的游記資源,找出文中的精彩片段,作為學生的習作范本。
綜上所述,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研讀教材,從縱向整體分析該單元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從橫向分析每冊書與每個單元之間的聯系,將每個單元在主題、知識點和觀點上的差異凸顯出來。此外,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課堂教學目標和知識點訓練進行調整;重視課前預習,在作業的布置上,可根據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不同,推行差異化作業布置制度;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上,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單元整體教學才能落到實處,學生的語言素養才能得到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錢雷.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2015,0(1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