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華
【摘? ? 要】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運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激勵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個性,讓學生了解跨國文化,并學會學習策略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中學英語? 教學模式? 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86
現時課堂教學所需要的不是灌輸,不單是知識點的傳授,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多層并進,快樂交流,真實活潑,動態生成,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快樂飛揚。快樂的英語課堂,就是讓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并讓他們獲得溫馨。樂趣和成功的心理體驗;快樂的英語課堂,就是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加學習活動,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快樂的英語課堂,就是讓每位學生都得到老師、同伴們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享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快樂的英語課堂,就是順乎孩子的天性,沒有傳統的約束,沒有條條框框和繩繩索索,就是用平等、自由、寬松、和諧、互動、合作譜寫的一支快樂的課堂交響曲。
學校采用了仁愛版教材,此套教材主要能交際對話課為主。每個單元設置了一個功能話題,教材單元中的所有內容圍繞話題展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語言的交際性和教材的特點,重組教材內容,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動能性。 因此這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致如下:
1.課前熱身(朗讀單詞、課文、聽寫、表演等形式)。
2.創設情景(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3.操練(跟讀錄音帶,培養聽說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4.實際性操練(結合實際,遷移運用)。
5.回扣課本(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與鞏固)。
6.思維拓展(總結深化)。
為了更好地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我對此種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勵情意,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語言不僅是表達意思的工具,也是表達情感意志的工具。激勵情意,也就是利用學生對學習英語這門學科的好奇心,且在語音和口頭模式能力方面強的優勢,通過創設接近真實的語境開展語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初步用英語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聽說能力和純正的語音語調,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內在欲望。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正如人們所說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學習才能成功,同樣,也才能養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永久性的樂趣和志趣。
因而,我在上課時重視激勵學生的情意因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英語學習活動,注重把游戲和競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英語有關Asking the way 一文中,利用教室的過道和座位來充當路和十字路口。并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對話,讓學生充分體現他的主人翁精神;在教有關Birthday一文時,在課堂上創設生日晚會的場景,促使學生相互祝賀、互贈生日卡等,學生在運用英語表情達意的過程中,不僅激勵了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和促進了其個性的發展,而且也提高了其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還重視貫徹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思想,多鼓勵,多表揚,如經常使用“Good”、“Very good”、“OK”、“Wonderful”、“Excellent”、“You’re very clever”等話語激勵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二、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功能,任何運用語言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的。因此,英語要在情景中學,要在情景中教。沒有情景的英語教學既難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就促使我在上課時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盡量利用實物、場景、卡片、簡筆畫、錄音、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多種手段,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聯系實際生活進行交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互交流的活動中去。
三、實現知識向技能和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和譯的能力,教師不僅必須讓學生扎扎實實掌握語言知識,還應使其知識轉化成熟練的技能。例如,可在情景中模仿錄音和教師所說的英語,重復操練詞語和句子,復現對話,背誦詞語、句子以及問答等手段對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技能。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營造“生活化”的語言情景,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創設的情景中、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有關Shopping一文時,組織學生模擬購物,把課堂變成“商店”,讓學生到不同的“商店”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這就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優化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管理,也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保證。優化課堂教學首先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確定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1.放低起點,加大訓練力度,學生課上活動的時間占全部課堂的五分之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學生積極動腦、動耳、動口、動眼、動手等能大膽進行角色表演,興致勃勃地交流信息等。
2.師生關系融洽。師生相互配合默契,學生間相互幫助,團結合作,形成一個生動,活潑、寬松的學習環境。
3.學生學習活動安排合理。個別活動具有針對性、獨特性的特點,全班活動具有實踐面廣,實踐量多的特點。
4.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以增強運用英語的實踐性。
當然,英語課堂教學具有靈活性、多元化的特點,特別是農村中學生源復雜,多數家長對學生學習重視不夠,英語底子較薄,新課程起點對于他們又高了一點,再加上語境、條件、基礎和興趣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給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上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了認真貫徹英語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到學習英語帶來的成功喜悅,增強每一名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