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守森
【摘? ? 要】科研育人就是通過科研活動培育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掌握科研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過程。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迫切要求,是高校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是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需要。科研育人要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組織協調作用,充分發揮教師科研育人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
【關鍵詞】科研育人? 重要意義? 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10
一、科研育人的內涵
(一)從學校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內涵
關于科研育人的內涵,部分學者從高校的角度進行了闡述,金薇吟認為“所謂科研育人,主要是指在學校的倡導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直接從事科研,從中受到教育和鍛煉,從而更好地把自己培養成為新世紀的新型人,這是一種在科研實踐中主要地讓自己教育自己以增長智能才干的育人方式。”[1]劉建軍認為“在教育學或高等教育學的視野下,科研育人是指通過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培養他們以科研能力為核心的全面素質,與教學育人等方面相配合,共同完成全面的育人目標。”[2]
(二)從教師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內涵
關于科研育人的內涵,部分學者從教師的角度進行了闡述,陸錦沖認為“科研育人是指教師運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向大學生傳授科研成果、科研經驗、科研體會和科研方法,并以此教育引導大學生崇尚科學研究,培養大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教育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思想的教育模式。”[3]白強強認為 “科研育人是指高校科研工作者在從事科研工作中對學生產生的有益幫助和積極影響,是一種有目標、有責任、有意識的教育引導行為,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4]
(三)從學生的角度理解科研育人的內涵
關于科研育人的內涵,部分學者從學生的角度進行了闡述,駱郁廷認為“所謂科研育人,是指結合科學研究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科研之中,在提高學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5]劉建軍認為“所謂科研育人,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科研來育人,或在科研過程中來育人。它指的是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通過讓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并在指導他們開展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以實現高校育人的目標。”[6]
綜上所述,科研育人是指在學校的組織引導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學生參與一系列科研工作和科研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研方法,養成科學思維,培育創新品質,提高創新素養,激發創新活力的過程。
二、充分認識科研育人的必要性
(一)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迫切要求
科研育人是高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育人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中關于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必須圍繞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進行改革創新,因此,“高等教育必須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拓展人才培養道路,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科研育人的特殊作用。要通過科研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要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科研,參加多種形式的課外科研活動;還要以大量的科研和學術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學術品格。”
(二)科研育人是高校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有效方法
科研育人是高校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通過科學研究,把獲得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帶進課堂,“有利于克服教學內容陳舊、教材與實際相脫節的問題,有利于改變照本宣科的落后教學方式,有利于超越只能重復別人已有知識的教學水平。”教師把最新科研成果與體會帶進課堂,向學生介紹如何理解知識,如何應用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熱情、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高
(三)科研育人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
實施科研育人,對大學生而言“有助于開闊眼界,突破原來的學習范圍獲得新的知識;有助于在實踐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獨立分析、思考、綜合、抽象、概括總結,在理論上得到提高,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科研育人有利于養成嚴密的邏輯素質,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良好品質,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其樹立科學報國的理想、培養科學精、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三、積極探索科研育人的路徑
(一)發揮高等院校的組織協調作用
高校是科研育人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充分發揮高校在科研育人工作中的組織協調作用,能夠保證科研育人的有序開展。為此,高校必須構建科研育人體系。一是構建科研育人組織管理體系。建立科研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教學院(系)“四一體”的組織管理體系,各部門分工負責,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科研育人工作持續而有效地進行。二是建高校科研育人的評價體系。注重科研工作者素質、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評價,注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的過程中進行人才培養的評價,注重科研工作者將科研成果及時向教學成果轉化的評價,注重科研人員對學生科研活動的指導的評價。注重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獨立從事科研項目的評價,注重學生參加學科專業特色的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的評價,注重大學生參與有指導、有目標的科研活動的評價,注重學生發表學術論文和申請專利的評價。三是構建高校科研育人的學術誠信體系。建立健全學術誠信教育體系、學術失范防范體系,學術誠信監督體系,學術誠信懲治體系。四是構建校企協同科研育人體系。建立校企協同創新科研平臺;建立師生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機;建立校企合作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機制;構建校企合作專利發明機制;建立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轉化和共享機制。
(二)發揮高校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是高校科研育人的基礎和核心。發揮教師在科研育人中的指導作用,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結合教學過程對大學生進行科研指導,這是科研育人的重要途徑,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把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以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把科研方法轉化成教學手段,把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平臺,把科研設計導入教學實驗。二是教師要對大學生科研活動進行具體的指導,指導學生查閱文獻、整理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撰寫學術論文等,使學生熟悉科學研究的相關環節,積累進行科學研究的經驗,為大學生以后進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三是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正確選題,設計論文大綱,指導文獻檢索和文獻綜述寫作,向學生傳授論文寫作的基本技巧和撰寫基本規范,幫助修訂論文成稿等。
(三)發揮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
在高校科研育人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可以使科研育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與科技競賽活動,通過學術交流活動使學生了解最前沿的學科動態,拓寬學術視野和科研信息渠道;通過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將學生推到實驗的主體地位,使其更快地提升動手能力,獲得廣泛的知識,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正視困難、勇于挑戰、不斷創新的精神,為科技創新活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二是發揮學生科技社團和科技活動小組的作用。利用學生科技社團和科技活動小組的專業性、優越性,定期開展相關的專業信息交流、專業講座、科技沙龍、參觀考察、科技實踐、參加科技競賽等活動,總結交流科技創新活動方法,為學生提供科研咨詢幫助。三是發揮學生群團、黨團組織的組織指導作用。通過群團、黨團活動等形式,組織大學生參加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舉辦主題鮮明、內容新穎的科技創新類賽事活動,發展大學生學術科技型社團,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服務。
總之,實現科研育人,要把握科研育人的內涵、特征和功能,充分認識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拓寬科研育人渠道,充分發揮高校的組織協調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育人過程,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制度體系,構建科研育人的良好機制,營造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圍。【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軟科學研究《高校科研育人研究》(立項編號19A880023)的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金薇吟.關于科研育人的思考[J].鐵道師院學報,1998(05):74-76.
[2]劉建軍.進一步重視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5(06):34-37.
[3]陸錦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科研育人問題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0):65-68.
[4]白強強.民辦高職院校校企協同科研育人機制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0):185-186.
[5]駱郁廷.略論科研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1997(03):71-74.
[6]劉建軍.進一步重視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5(06):34-37.